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探访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

2019-12-11 17:52:2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山东海阳核电站全景。国家电投供图

北方清洁供暖有了新选择!以往北方地区的供暖方式以燃煤为主,不稳定又污染严重。如今,随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核电厂核能供热项目的成功商用,核能这种清洁供热方式将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什么是核能供热?安全性与经济性如何?记者前往海阳,深入核能机组控制中心,走进居民家中,对此作了探访。

稳定又安全

——在核电站与用户之间设置了多个回路进行隔离,每个回路之间只有热量的传递

早上7点,文春燕来到位于山东烟台海阳市凤城街道的烟台银行网点,开始一天的工作。一进门,她就脱掉厚厚的外套,换上了轻薄的工服。由于距离海边只有3公里远,室外凛冽的海风吹得人耳朵都红了,然而网点内却是很温暖。“今年11月12号开始试供暖,一下子暖和了,白天室温基本稳定在22至24度,很舒适。”文春燕说。

今年与往年相比有何不同?“网点使用核能供热,温度跟去年差不多,好处在于稳定,比我家里强!我家住在市区,还在用燃煤锅炉,有时候特别热,温度能达到29度,很不舒服,在家穿单衣都觉得燥,只能给每个房间都装上加湿器。燃煤供暖对空气影响也大,一到冬天的夜里,总觉得有股子煤烟味儿。”文春燕说。

温度适宜、稳定,背后是核能在发力。

11月5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阳核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第一阶段正式投用,覆盖面积70万平方米。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员工倒班宿舍和周边30多个居民小区正式由燃煤供热变为核能供热。

什么是核能供热?

山东核电有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核能供热主要是从核电机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通过厂内换热首站、厂外供热企业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最终用户。“进入到居民家里的热水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变的只是热源。”

核能供热,安不安全?

据工作人员介绍,核能供热整个过程其实只发生了蒸汽加热水和水加热水两个环节,并且在核电站与用户之间设置了多个回路进行隔离,每个回路之间只有热量的传递。用户暖气管道中的热水也只在小区内封闭循环,与核电厂层层隔离,十分安全。

说起核能,老百姓会不会有些紧张?核电站的一位保洁人员说:“我虽然不懂核能,但是我看这么多专家、工作人员都很轻松自在,核电厂内部都在用核能供热,我还紧张什么!”

环保又经济

——核电热电联产供热价格与大型火电基本持平,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颗粒物

走进丰源热力公司,一台巨大的“红光锅炉”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2017年才投入使用的锅炉,改为核能供热后,现在已经停止使用了。”丰源热力公司董事长赵新表示。

锅炉烧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换成核能?

“核能供热与传统的火电供热最大的区别就是绿色清洁。一期工程70万平方米一共替代了65个吨位的燃煤锅炉,二氧化硫、粉尘、二氧化碳等物质排放都减少了很多,减排效果非常明显。”赵新说。

根据测算,此次海阳实施的70万平方米核能供热,一年可节约标煤2.32万吨,减排烟尘222吨、二氧化硫382吨、氮氧化物362吨、二氧化碳6万吨,对节能减排、改善环境作用显著。

“清洁”“环保”是最适合核能的标签。

目前,中国采暖燃料仍以煤炭为主,每年煤炭消耗超5亿吨,环境污染严重。北京、河北、山西等地一进入供暖期,就会迎来严重雾霾天气。寻找替代燃煤的新型清洁能源刻不容缓。作为清洁安全、低碳高效的能源形式,核能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颗粒物,非常适合治理雾霾。

核能供热经济性如何?

“核电热电联产供热的价格可以与大型火电供热价格基本持平。”山东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放表示。

管道成本,是核能供热的大头。今年5月,山东省海阳市政府与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签署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海阳核电厂核能清洁供热项目协议。7月底核能供暖主管网开工,9月底主管网完工,2个月完成了5公里管线铺设,与原有热力管网进行对接。据悉,这段5公里的管道成本超3000万元。

核能供热建设初期,投资远高于同规模燃煤锅炉,但建成后运行成本远低于燃煤锅炉,且使用寿命可达60至80年,是燃煤锅炉的3至4倍。“前期发挥的是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到后期经济效益才会逐渐显现。我们相信随着核能供热覆盖面积逐步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会随之显现。”赵新表示。

“黄金人”守护

——2023年实现供热范围覆盖3000万平方米,远期预计实现供热面积2亿平方米以上

穿上防护鞋、反光背心,戴上安全帽、手套,上交所有电子设备,再经过三道门禁后,记者终于进入了机组内部。一进来,便听到广播不断提示“这里是2号机组,请注意安全”的声音。

在机组的控制中心,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黄金人”。“叫他们‘黄金人’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长期、专业的培训。山东核电现在一共有13位值长,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尖端人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黄金人”经常要通宵上夜班,控制中心外特地为他们配备了咖啡机。

“黄金人”的辛苦付出,确保着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今年1、2号机组发电预计约206亿度,将满足山东省1/3居民的生活用电。吴放介绍,山东核电始终按照“居民用暖价格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不增长、热力公司利益不受损、核电企业经营做贡献、生态环保效益大提升”的原则开展工作,不断研发技术,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核动力。

11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海阳市和润花园10号楼2单元401的伏秀娟家,地暖已经开始供热,上午10点家里的温度达到22度。

海阳市民伏秀娟在向记者展示家里的温度计,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22.8度。记者 徐佩玉摄

伏秀娟的丈夫在核电厂工作,两口子在这里已经住了7年,她说:“虽然我对核能供热的原理不了解,但我知道核电是一种清洁能源。早就听说今年要换成核能供热,一直很期待。11月12日就开始试运行了,比往年提前了几天,取暖费也没有增加,感觉自己沾了核电的光!”

未来,随着海阳核电后续机组的逐步投用,将有更多像伏秀娟一样的居民享受到核能供热。吴放表示:“我们的远距离输热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海阳核电规划在2023年实现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远期预计实现供热面积2亿平方米以上,广泛应用于胶东半岛地区。”(记者 徐佩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