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不敢看体检报告?心虚可能让你身体更虚

2019-12-16 20:23:0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当你拿到体检报告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近期,“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这一话题在某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一项近2000名18—35岁的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超过6成的受访青年有过害怕看体检报告的经历。甚至有人都“不愿”或者“没有时间”去参加体检。

如今,最早的一批90后已经到了为工作事业不停奔波的“奔三”年纪。最年轻的一批90后也已20岁,进入了大学校园。不敢看体检报告,实则是对自己健康状况缺乏自信,更折射出对自己工作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心虚”。

这项调查中,62.6%的受访青年表示平时压力大,怕体检查出问题,60.9%的受访青年坦言生活方式不健康,认为自己平时“作”得太多,已经给身体造成了损害。

正视体检 筛疾病控风险

“怕”往往是因为不够了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主任王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的检验指标越来越多,如代谢类指标、肿瘤标志物等。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一项指标异常说明不了问题,医师需通过多项指标综合分析,才能给出较为科学的判断或建议。

以糖化白蛋白为例,它反映的是此前3周左右血糖的体内水平,它的异常提示的是受检者糖代谢异常的风险。但如果想要进一步明确评估其糖尿病发生的风险,还要结合其近期的不适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运动饮食习惯、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结果等一系列的指标。当然要进一步判断出检查者是否为糖尿病前期,还要结合口服糖耐量试验等更为专业的检查进行判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治医师唐建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体检报告中有些异常情况可能是短期内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因素等造成的,如果及时调整,也能把稍微偏离健康轨道的身体拉回正轨。“根据检查的结果,医师给出的建议的力度会有所不同。”

因此,当你翻开体检报告,看到某一指标后面缀着向上、向下箭头或加减号时,别慌,先看看医师的建议,并按照指导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及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通过健康管理,有些指标是可以改善的。你也许会发现,之前只是体检帮助人们拉响健康的警报,只要及时地给予重视,也不必吓唬自己。

当然,如果身体已经出了问题,“怕”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每个人对疾病症状了解是不一样的,对疼痛、不适感的忍受程度也不同。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真的病了还是杞人忧天,抑或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专业医师通过体检能够给你一个答案。”唐建春强调,定期体检能够早期发现常见病、多发病;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发现饮食、作息等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危险因素,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控制,指导健康管理。

个性订制 早发现早诊治

如何选择体检套餐?

按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2014年发布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体检内容大致分成两类:基础项目和个性化项目,也被称为“1+X”。其中“1”是基石,是必选或常规体检。“X”即个性化项目,需检查者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工作环境、家族史等自行选择,也可咨询正规医疗机构的相关体检专业医师的意见。

基础体检项目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视力等体格检查,血常规、尿液分析、肝肾功能、血脂等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胸片、腹部超声等辅助检查。个性化项目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阻肺、慢性肾病、恶性肿瘤等全球范围内多发的慢性病早期风险筛查。

在唐建春看来,40岁以下的成年人可在基础体检项目之上,根据自己家族史选择相应的肿瘤标志物筛查、遗传因素相关疾病的筛查等;根据自己是否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可相应增加肺部、肝脏等器官检查项目;还可计算体质指数(BMI值,为体重与身高平方的商)来判断体型是否超重或肥胖,由此选择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筛查项目。40岁以上人群,应开始关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建议做颈动脉超声、肿瘤标志物检查等。

“体检只是初步筛查,如果检查出问题,必要时可根据体检报告给出的建议到相应的科室进行进一步确诊和治疗。”唐建春说。

在众多疾病中,人们最怕检查出的疾病莫过于恶性肿瘤。很多人谈癌色变,因为恶性肿瘤危害大、晚期难治愈,而有些癌症通常一经发现就是晚期。记者了解到,很多患者当身体出现了不良症状之后才去医院检查,而胃癌等部分癌症早期几乎没有典型症状。这种情况下,定期体检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前,科技日报记者曾遇到一位胃癌患者。“2018年3月,我做胃镜检查时发现了一个息肉,被诊断为早期胃癌,手术切除后身体状况比较好,也没有吃药、化疗。”而该患者体检之前并没有胃部不适的症状。

还有人总觉得自己年轻、身强力壮,对一些慢性病未引起足够重视。唐建春列举了她职业生涯中遇到过的例子。一位糖尿病史10年的年轻患者,平时基本不用药物控制,饮食也不在乎,40多岁便患上了糖尿病足,最终截肢。然而,在临床上,也有很多古稀之年的老人,尽管糖尿病史时间更长,有的甚至患病长达二三十年,但通过平时的药物控制、饮食注意,几乎不出现严重并发症,尽享天伦之乐。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或危险因素扼杀在萌芽之中,这是体检的目的,也是世界公认的经济有效的健康管理方式之一。”唐建春说。

自我管理 习惯好少焦虑

“以往人们体检可能更看重筛查病症,我们现在倡导的是防患于未然,希望年轻人将更多的目光投注在健康管理方面。”王鹏强调。

“年轻人往往在平时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较少,因此大部分出现的是代谢问题,如发胖等。”王鹏提到,这些代谢问题是可以通过及时调整疲劳状态、心理焦虑程度、营养水平而减缓甚至消除。

在他看来,为提高民众的科学认知,还需要更多、更准确的宣传教育。例如,很多上班族为保持身材进行减重时,往往受限于场地、器材等因素而选择跑步,殊不知,如果平时不太注重锻炼,猛然改变运动习惯,反而可能带来健康隐患。没有跑步习惯的人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开始练习长跑,很可能会给膝关节、踝关节带来损伤,甚至在不恰当的运动强度下损伤心脑血管系统。“事实上,在恰当的姿态指导下进行功率自行车、游泳等能够协调调动全身大肌群运动的锻炼方式更科学有效。”王鹏说。

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也导致了很多年轻人主动或被动熬夜。长期熬夜会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增加多种身体层面的疾病风险。在王鹏看来,熬夜背后的加班、疲劳、拖延、心理焦虑引发的心理疾患也应同样受到重视,需及时通过心理排解、环境调整、运动、音乐等进行解压,避免由心理问题进一步诱发躯体化症状。

一言以蔽之,心理忧虑与身体不良症状一样不容忽视,养成良好、科学的习惯,笑对生活才是王道。最好是筑牢《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实习记者 于紫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