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探“微观世界” 抓“关键变量”——我国科学家与量子“纠缠”的故事

2020-10-28 08:39:57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新华社合肥10月27日电 题:探“微观世界” 抓“关键变量”——我国科学家与量子“纠缠”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刘菁、陈芳、徐海涛

  约一个世纪前,“上帝到底掷不掷骰子”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为人类开启了量子世界之门。

  进入21世纪,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量子科技,对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让量子技术这个决胜未来的关键掌握在中国人手中!这是“中国量子军团”心中的梦想火种。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3)探“微观世界” 抓“关键变量”——我国科学家与量子“纠缠”的故事

  这是在安徽创新馆拍摄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模型(8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120年前量子论诞生之时,中国只能做看客。而今,凭借一批科学家取得的多光子纠缠、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墨子号”卫星等突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重要推动者与引领者。

  百年量子,探究微观世界推动人类文明

  10月23日11时,清华大学物理系一间普通办公室,阳光穿过窗户洒满书桌。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正伏案工作,他关注着世界量子科研的新进展,也思考着如何加快培养青年人才。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8)探“微观世界” 抓“关键变量”——我国科学家与量子“纠缠”的故事

  图为薛其坤(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个子不高、乡音浓浓,从沂蒙山区走出来的薛其坤,朴实而风趣。奋斗与执着,是无数次接近真理的过程,也是他量子路上的人生信条。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全球物理学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因薛其坤团队的首次成功观测,中国标注了量子研究新高度。这项成果将推动新一代低能耗电子器件发展,加速信息革命进程。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如今它与相对论并称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但20世纪初,量子论以其“怪异”“悖论”引起轩然大波。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1)探“微观世界” 抓“关键变量”——我国科学家与量子“纠缠”的故事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在办公室内与“墨子号”量子卫星模型合影(2018年12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什么纠缠、叠加,量子理论为什么这么怪?”1992年,一个名叫潘建伟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在毕业论文中向量子论发起挑战。始于此,他迷上了微观世界的奥妙与未知,一生与量子“纠缠”。

  20世纪,量子论催生出核能、激光、半导体,进而发展出计算机、手机、互联网,史称第一次量子革命。21世纪以来,新发现、新技术密集涌现,“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战鼓已敲响!”英国《自然》杂志说。

  量子科技的潜力难以想象:量子通信理论上可做到绝对保密,量子计算让运算能力指数级增长,量子测量则将精度提升至“原子级”。

  世界竞逐因此你追我赶。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4)探“微观世界” 抓“关键变量”——我国科学家与量子“纠缠”的故事

  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展示的“高速量子密钥生成终端”模型(2019年8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创新自信,中国崛起为世界“量子劲旅”

  2000多年前的墨子不会想到,他的名字有朝一日会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一个标志。

  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于2016年发射,这意味着,中国将“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向实用化推进了一大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2)探“微观世界” 抓“关键变量”——我国科学家与量子“纠缠”的故事

  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在实验室内了解科研情况(2016年2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41岁当选院士,46岁带领团队发射“墨子号”,47岁建成世界首条量子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如今已名震国际学界的潘建伟认为,能拥抱“中国机遇”,是他最大的幸运。

  当前,量子科技已是多国战略布局的重点。但很少有人知道,研究量子有多难。

  中科院院士王建宇比喻,实现量子卫星“天地实验”,“相当于人在万米高空,把硬币扔进地面的一个储钱罐。”

  中科大教授郭国平说,研制量子计算机,就像“用原子垒起一座金字塔”。

  中国量子信息研究起步比发达国家晚了约20年。但21世纪以来,中国异军突起,取得了多项重大原创成果——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6)探“微观世界” 抓“关键变量”——我国科学家与量子“纠缠”的故事

  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工作(2017年9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多次刷新量子纠缠数量的世界纪录,2013年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2017年开通“京沪干线”实现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

  英国《自然》杂志评价,中国在量子领域,“从10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为现在的世界劲旅”。

  “中国量子科研正处在黄金时代。”“墨子号”副总设计师彭承志说,日益强大的国力、催人奋进的氛围是根本保障。

  关键变量,小小量子有望撬动远大未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7)探“微观世界” 抓“关键变量”——我国科学家与量子“纠缠”的故事

  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量子计算研究室内工作(2019年8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创新决胜未来,人才关乎成败。

  日前,2020国际量子大会召开,吸引了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数千名学者参会,38岁的中科大教授陆朝阳任组委会主席。

  越来越多的青年闯入微观世界,在与量子的“纠缠”中崭露锋芒,“敢于冒险”的火花在创新中绽放。

  34岁的中科大教授林毅恒,成功制备出原子和分子间“跨界”量子纠缠;合肥本源量子公司董事长孔伟成是个“90后”,目标是3年内研制出50到100比特的量子计算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

  目前,量子科技处于从实验室迈向市场的关键期。我国量子科技发展存在不少短板,面临多重挑战。

  潘建伟认为,我国量子通信研究水平国际领先,量子计算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量子测量还有差距。“我们必须统筹创新要素,牢牢掌握创新和发展主动权!”

  “像婴儿一样,刚学走路的时候跌跌撞撞,之后便会健步如飞走上大道。”中科院院士郭光灿认为,应抢抓机遇推动量子应用。

  抓关键变量,增发展动能。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图文互动)(5)探“微观世界” 抓“关键变量”——我国科学家与量子“纠缠”的故事

  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无人机照片,4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在北京,成立了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推动产业化;在安徽合肥,产业聚集的“量子大街”初具规模;在山东济南,规划到2030年实现量子产业规模300亿元……

  “莱特兄弟发明的第一架飞机只飞了12秒,但它证明了人类能飞上天空。”陆朝阳说,随着对量子规律更深刻的认识,量子科学将开启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