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女人:男子背妈妈看世界:“你带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2018-04-24 17:15:58 信息来源:重庆晨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你带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背着妈妈看世界

其实,璧山人黄勇经常背妈妈旅行散步聚餐

4月22日,重庆璧山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现场,如潮的人群里,一对母子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穿着白色衬衣的儿子,背着红衣白发的老母亲,他努力让身子挺得高一点,让母亲能从人群中看到马拉松开幕式的表演。

点击进入下一页
背着母亲逛璧山的公园。

这一幕,被网友拍下上传到网络,引起了网友们热情的转发。

“你带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时间,人们将这张照片转到了自己的朋友圈,留下自己的感悟。当天参加了璧山马拉松的一位跑友赵觅甚至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这样写道,“参加这次马拉松最大的荣幸,就是在现场亲眼见证了这对母子。”

想不到

“园长,你和祖祖是红人了!”

昨天早上9点,璧山区璧青路上的一家幼儿园迎来了上学的小朋友,妈妈刚刚放开手,只有4岁的由由就跑到了站在门口迎接的园长面前,仰起头喊,“园长,我在妈妈手机上看到你和祖祖了!”“就是,就是,园长和祖祖是‘红人’了。”另一个孩子听到喊声,也随声附和。

摸摸孩子的头,园长黄勇哭笑不得,“还晓得‘红人’,人小鬼大。”听到黄勇的话,送孩子的家长也笑了。

孩子说得对,43岁的黄勇“红了”,以一种他始料未及的方式。前一天晚上,老婆冯厚平拿着手机喊他,“这不是你吗?我好几个手机群都有。”他背着母亲的照片显示在老婆的手机上。然后,幼儿园的家长群里也说起了这事儿,不少家长在现场看见了背着母亲的黄勇,有家长在朋友圈里转发,“这是我们孩子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孩子交给他,我放心。”

黄勇和老婆都有些慌,他们从来没有被这样关注过,“根本想不到,这还能成焦点。”

好耍不

背母亲走几公里看马拉松

“妈,昨天好不好耍?”黄勇问。母亲魏荣书点了点头,“好耍,第一次看到大飞机!”她一边说,一边张开双手比划飞机的庞大,“我站在下面,不是拉着你,都要被吹倒了!”她兴奋地看着儿子,回忆着前一天近距离看直升机时螺旋桨的巨大威力。魏荣书眼睛不好,“闹热”和“大飞机”,是她对前一天儿子背她出去耍最深的记忆。

然而实际上,儿子最先是想背母亲去看媳妇的表演。4月22日,冯厚平所在的艺术队要在璧山马拉松开幕式上跳舞,早上7点多,想着是周末,黄勇问魏荣书,“今天去不去看你幺儿媳妇儿跳舞?漂亮得很哟!”

“走噻!”当妈的一声令下。

因为走得急,一家人没带轮椅就出了门,把车停在离开幕式现场还有大约两公里的地方,黄勇下车背起了80多斤的母亲,因为已经89岁,腿脚使不上力,魏荣书出门很多时候都是坐轮椅,要不然就是黄勇背着走。

一路走到开幕式现场,黄勇找了好久,但前排都已经被早来的人站满了,他只能背着母亲站在外面。为了让母亲看清楚一些,他尽量伸直自己的腰背。

一边看,黄勇一边给母亲讲解,“儿媳妇上去了,好看不?”“好看。”“妈,你看,刚刚跑过去个黑人!”魏荣书眼睛不好,什么也看不清,但儿子每句讲解她都搭茬,热闹的氛围,让她越来越高兴。

儿媳妇演完了,想着母亲一生没有见过直升飞机,开幕式附近刚好停了一架应急救援直升机,他又背着母亲,向着直升机方向走。到了直升机附近,他放下了母亲,搀住她的手,看着她眼里满是好奇,“就像个娃儿。”

到底是谁拍下了那张引起关注的照片,黄勇并不知道,他只记得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和他打招呼,还有一个志愿者,看着满头大汗的他,拿出纸巾替他擦了汗。

常事儿

经常背妈妈旅行散步聚餐

背着母亲看马拉松,黄勇火了。但黄勇身边的朋友、同事,对这样的事早已习以为常。“我们经常聚餐,他都是背着老太太来的,常事儿!”同事小陈回忆,很多个周末,黄勇夫妻都会开车带老人去璧山的公园耍,老人自己走一会儿,大部分时间都是黄勇背。

“他还背我从天上走走走,走到地下!”魏荣书扬起头,手指着上方,手指一路向下滑动,最终停在地上。那是她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和儿子出游,去年国庆节,儿子儿媳和孙女一起,带着她去了武陵山。

武陵山顶到山谷,有一段路全是梯坎,黄勇一路背着母亲,从高高的山顶花了两个小时,最终下到了山谷。偶尔遇到一小段平一点的道路,她就让儿子放自己下来,慢慢走一会儿。遇到梯坎儿,黄勇又会不由分说背起她。“哎哟,那个山上的石头,大得哟,啧啧。”现在想起沿途的风景,老人还是满脸写着震惊。

“那我们暑假又出去耍哈!”儿子提议,魏荣书连忙摇了摇头,“不去不去,麻烦得很,累得很!”她的意思,是儿子累得很。魏荣书记得,上次从武陵山回来,儿子的膝盖疼了一周,儿媳妇儿也疼了好几天。为了能让老人随时可以休息,冯厚平和女儿带着沉重的轮椅,走了一路。

“哪个说不去,要去,原来没得钱,哪儿都去不成,现在得行了,我们陪你去!”儿媳冯厚平搭腔。

冯厚平早就和黄勇商量好了,等到幼儿园放暑假,就带着双方爸妈去自驾游,从重庆到浙江,一路耍过去,“我妈从没看过海,是要去看下。”

教得好

孝顺是妈妈教会的“家风”

从去年下半年被幺儿黄勇接到璧山来住,魏荣书就成了幼儿园娃娃们公认的“祖祖”,祖祖走得慢,不能撞到她;看到祖祖要问好,不能大声闹,是娃儿都知道的事儿。

魏荣书喜欢闹热,平日就坐在幼儿园的大厅里,慈祥地看着这些娃娃,“像麻雀儿样,叽叽喳喳的,乖得很!”昨天下午5点半,孩子都走得差不多了,黄勇两口子照例陪着母亲走出幼儿园,到附近转转。

魏荣书有6个儿女,自从十多年前老伴儿去世后,她就时常这个这儿耍一阵,那个那儿耍一阵,她时常说,“电视里都演老的被撵来撵去,只有我屋头个个天天想我去。”魏荣书总结自己的人生,“少年命苦,老来命好。”

这一点,儿子女儿都不同意,“她不是命好,她是教得好!”在黄勇的记忆里,从小到大,妈妈在一件事上尤其严格,就是“孝顺”。“她从来不许我们在长辈面前大呼小叫,比长辈先动筷子。”黄勇记得,即使父亲已经去世,母亲仍旧将父亲的叔父叔母奉养到去世。

“人要会报恩。”魏荣书说,自己的孝顺,也是从父辈那里学到的。因为9岁就没了父亲,母亲又改嫁,黄勇的爸爸很早就成了“孤儿”,是叔父叔母带大,叔父叔母人很好,魏荣书嫁过来后,对她也很好。

魏荣书记得,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经常挨饿。但只要打牙祭,叔父叔母一定会把好的留给长辈,“你们还小,吃好东西的机会多得很,但爷爷奶奶不一样,他们老了。”这句话,就这样留在了魏荣书的心里,她也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本报记者 石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