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总有些小事 让我觉得你在偷偷爱着我

2018-05-13 23:50:1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引言:“从小觉得最厉害的人就是妈妈,哭着不知道怎么办时只好找你。他们总说被我依靠的你,也曾是个小姑娘,怕黑也掉眼泪,笨手笨脚会被针扎到手。嘿,妈妈。我想知道,是什么让你变得这么强大,是岁月,还是爱……”5月13日是母亲节,天山网特推出系列报道《嘿,妈妈》,以多维度的视角,感受我们身边的浓浓母爱。

   这几天,各大商场里节日促销的字样和花店里源源不断的订单无不在提醒人们——母亲节到了。可你知道,你的妈妈究竟有多爱你吗?5月11日,记者走上乌鲁木齐市街头采访市民。镜头前的他们分享着和妈妈之间的暖心小故事。

产科护士买热哈巴·买买提希望自己以后能尽可能的多陪陪妈妈。

   “我”回家的那天就是妈妈的节日

   作为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一名有着8年工作经验的产科护士,29岁买热哈巴·买买提见证了上千名新生儿的降临。

   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买热哈巴觉得产科是传播快乐的地方,新生儿的降临对于每个家庭而言都是喜事,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她感觉特别有意义。

   在买热哈巴的记忆里,妈妈一直是个“大忙人”。可最令她感动的是,无论在外地上学还是上班,只要是得知自己要回家的消息,哪怕只在家里待两天,妈妈总会把家里尤其是买热哈巴的卧室打扫得很干净,再精心准备一桌饭菜。

   “每次放假回家,临走的时候,妈妈还要将我爱吃的东西填满我的行李箱。”买热哈巴说。

   谈到这些,买热哈巴眼里闪着泪光:“我妈妈今年56岁了,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常回家看看,多陪陪她。”

“母亲节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你辛苦了,我爱你。”

   妈妈是爱哭鼻子的“特效药”

   14岁的菲茹扎·艾克热木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一名初二学生。

   “有件事我记得可清楚了,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得了病,医生害怕传染给班里的小朋友,让我在家休养。”菲茹扎回忆说,“我妈立马请假在家一星期,天天陪着我。我那几天还发高烧,妈妈就守在我床边,迷迷糊糊醒来看见妈妈在,我就又睡着了。”

   菲茹扎说:“母亲节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你辛苦了,我爱你。”

   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一旁拎着药和新鲜时蔬的妈妈红了眼眶,菲茹扎赶紧拿出纸巾擦拭妈妈脸上的眼泪:“你看我妈就是这样,从小我一生病,她就特别爱哭。”

   菲茹扎妈妈破涕为笑:“咋能不担心呢,不管长多大,在我眼里,你都是个小孩子。”

80岁的夏永熙精神矍铄,身着亮眼的白色西装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鉴湖旁散步。

   “再回来看你”成了没兑现的诺言

   80岁的夏永熙老人是一名离休干部,老家在湖北,1959年在河南当兵,1965年转业后的他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市工作。

   来新疆工作没两年,他接到了母亲病危的电报。

   “当时我妈妈应该是癌症晚期了,看到她躺在床上脸肿得都变形了,我一下子就哭了。”夏永熙回忆道,在家待了半个月后,母亲促催他回到工作岗位上。

   临走的时候,母亲嘱咐夏永熙好好工作别担心家里。

   回到新疆,投身于工作的他三个月后接到了母亲离世的消息,夏永熙说:“那一年,我天天都在哭……”

   那次见面竟成了他们母子最后一次见面。

   夏永熙曾在1962年带着母亲回老家县城里照了全家福,后来搬家时,照片不慎丢失了。可母亲的笑脸,却像小时候母亲蒸的萝卜片米饭、苞谷面馍馍那样让他记忆犹新。

   “我妈妈饭做得很好。”夏永熙回忆说,“我小时候最爱在灶台边看妈妈做饭,锅热了烟一冒,听着菜滋啦啦在锅里翻炒。现在都能记着那味儿……”

衣茸茸和妈妈一起戴着自己用绢纸手工钩织的“姊妹帽”,母女俩一路上晒晒太阳,有说有笑。

   长大后的“我”陪着你变老

   “从小到大,我妈就没打过我,我的同学、朋友都特羡慕。”56岁的衣茸茸说起妈妈那特别的“爱”,笑得像个孩子。

   而87岁的母亲则在衣茸茸旁小声地嘀咕着:“那我可舍不得……”

   衣茸茸妈妈头上戴着一顶绣有精致绢花的凉帽,这是衣茸茸为她们母女俩用绢纸纯手工钩织的“姊妹帽”。

   20多年前,衣茸茸的妈妈突发脑梗,半身不遂导致行动不便只能由人照顾。

   平时衣茸茸总喜欢趁着天气晴好用轮椅推着妈妈出门转转,遇到上坡,衣茸茸身体微微前倾,两臂保持均衡发力,确保妈妈的轮椅能平稳行进。

   “我心疼她。”采访过程中,老人微弱的说着,“真的,老觉着自己对不住她。”

   “妈……您说什么呢。”衣茸茸不断用手摸着妈妈的后背,“大家都说您看着精神好,咱好着呢!”

59岁张宝丽带着一对2岁半双胞胎孙子在公园遛弯时,总能收获他人艳羡的目光。

   妈妈走了,妈妈的味道也不在了

   59岁张宝丽带着一对2岁半双胞胎孙子在公园遛弯时,总能收获他人艳羡的目光。

   “我妈呀,也就是这两个小家伙的太姥姥,别提多喜欢他俩了,天天操心得很。可去年我妈走了,现在就剩我一人了。”张宝丽说。

   1960年,1岁的张宝丽跟着父母从北京来到乌鲁木齐生活。

   “那会儿,我爸妈在印刷厂工作,家里大多是我妈操持着。”张宝丽说,自己是家里的独生女,后来成家了,她也和爸妈一起住。“我爸妈真是把我放在心尖上疼着。”

   “我现在特后悔,没学会我妈拿手的正宗老北京炸酱,还有她烙的饼,一层一层薄得透亮,全家人都爱吃。”张宝丽说,邻居都夸母亲又精神又能干,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妈妈不在了,妈妈的味道也就不在了。

马榛浍的床边安放着自己宝宝的小床。

   “爱心食谱”让母爱传承

   5月9日下午,29岁的马榛浍有了自己的宝宝,现在的她也是一位妈妈了。

   怀孕期间,马榛浍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

   因为怀孕了,马榛浍每天中午下班后都去妈妈家“蹭饭”。到了晚上,和妈妈聊得最多的话题是“明天想吃些什么”。

   一来二去,马榛浍妈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爱心食谱”,一日三餐都讲究营养搭配。

   为了让妈妈省心,马榛浍临产前提前请来月嫂全程照顾,并叮嘱妈妈别来医院了。可生宝宝当天,马榛浍妈妈还是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了,一直焦急地等在产房门口。

   “其实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成为一个好妈妈,可我确定,我妈妈就是我的榜样。”马榛浍看着自己床边熟睡的宝宝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