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学习时报】重温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发表的一篇文章

2018-06-21 18:20:57 信息来源:学习时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早在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福建论坛》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以下简称《论时代意义》)。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重温《论时代意义》这篇重要文献,深感其中所阐发的基本观点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论时代意义》高度评价《〈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所阐述的深刻内涵

  马克思的鸿篇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于1859年1月。在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撰写的序言中,马克思较为全面地描绘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历程,系统地总结概述了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我们提供了研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钥匙”,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和巨大的理论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论时代意义》这篇文献中对马克思的历史功勋作了高度的赞美,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写道:“马克思对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总的成果’——被政治经济学理论所证明和揭示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进行了高度概括,并第一次将那些与科学论证的血肉躯体有机结合起来的原理‘骨骼’,以近乎于医学人类教学模型的简明直观形式,展示在无产阶级和整个社会的面前。”

  《论时代意义》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概括为6个方面,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主体性、客观性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的原理;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的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生产关系消亡与产生条件的原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终将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取代的原理。这些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即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他强调,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磅礴气势,以9个“就要”,向全党发出了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号召,并向全世界宣誓,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永远的指导思想。

  《论时代意义》以改革开放的新实践新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论时代意义》不仅高度概括和阐发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同时,还充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重要观点,从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揭示的一些基本原理的创新和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新的生产关系虽然解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但生产关系中还包含有经济管理制度、经济运行机制等内容,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一经建立就可以无限度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思想。《论时代意义》认为,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求社会主义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个中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主导性位置,首先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后还要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因素进行改革和创新。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充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大力提高科学技术和劳动资料的水平,不断开发和拓展资源、产品等劳动对象,才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在这篇文献中,习近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既包含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制度,也包括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在所有制不变革的情况下,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样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因此,需要不断改革僵化落后的经济体制,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还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不断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扩大了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对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二,关于除了阶级斗争和生产力革命之外,还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文艺、文化、思想的革命,也都属于社会革命范畴的思想。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论述的由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所引起的社会革命,主要是指社会形态的改变,即一种社会基本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基本制度。在《论时代意义》这篇文献中,习近平同志通过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对社会革命的内涵有了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使社会革命的内涵不再局限于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而是包含各种社会重大变革诸如产业革命、科技革命、思想革命、文化和文艺革命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赋予社会革命以新的含义。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进一步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旦出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自身也有一个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的思想。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两个绝不会”的思想,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论时代意义》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出发,明确提出新的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力未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是可以出现的,而且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一经建立,并不是僵化不变的,自身也有一个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这种理论上的突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关系消亡与产生条件的原理。

  第四,关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内部影响对方的互相贯通的思想。《论时代意义》这篇文献认为,过去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互相依存、作用、促进等方面,但对两者的贯通关系认识不足。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所有制的构成中并不仅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劳动力、劳动资料等生产力因素也都要受到一定的所有制形式的占有和支配,这就涉及生产力的所有制问题。从生产力方面来看,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中,自然包括研究、协调人与人的社会生产关系的领导和管理科学,从这一意义上讲,生产关系的科学化也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不仅体现在二者的外部,也发生在双方的内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始终坚持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来抓,又要着力抓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还要善于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部去影响、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从而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同构成要素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属性;市场经济体制则不具有阶级属性,只是经济管理手段。《论时代意义》这篇文献则更加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的新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建设、发展市场经济的关系,既不能把市场经济视为洪水猛兽,也不能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去单纯发展市场经济,而是要扬长避短,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有机结合,发挥合力。在今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当前势如破竹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正是这种坚强意志的集中体现。

  第六,关于转变经济管理体制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之间是承前启后、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的思想。转变经济体制是要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则是要转变生产力的发展方式,二者实质上反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转变经济管理体制能够为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清除制度和运行机制上的障碍,而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又能够为转变经济管理体制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内部环境,从而使新旧体制的转换进一步加快。《论时代意义》这篇文献早在20年前就提出需要全面深刻理解两方面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相互推动、全面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宏大背景出发,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定位,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判断,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第七,关于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与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的思想。习近平同志在《论时代意义》中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之间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虚化”甚至与物质文明建设对立起来,而应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与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实现的统一目标,使两个文明建设“两翼齐飞”“双轮共转”,共同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思想。他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他特别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论时代意义》这篇重要文献中阐发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论时代意义》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恩格斯说过,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向前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在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时代潮头、发思想之先声,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构成了新时代系统性、典范性、原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形态,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论时代意义》这篇文献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轨迹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笃信和坚持。例如,他在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就反复强调,“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这一辩证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从《论时代意义》这篇文献中找到理论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高度重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要求全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的规律性成果。《论时代意义》这篇文献体现出他博大丰厚的理论深度和一往无前的创新胆识,也为我们树立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