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辛识平:习近平守护“城市之魂”

2018-06-23 21:56:1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题:习近平守护“城市之魂”

  辛识平

  “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今天,当人们漫步在厦门鼓浪屿,海天风光与历史建筑相映成趣,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令人沉醉。

  时针拨回到30多年前。当时,作为鼓浪屿“地标”建筑之一的八卦楼,屋顶霉迹斑斑,楼板嘎吱作响,这座兴建于1907年的建筑,可谓“风雨飘摇”。修复老楼,经费问题最伤脑筋。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得知情况后,当即决定拨款3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彻底扭转了一座百年建筑的命运。习近平的目光,看得更广更远。他领导制定《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将鼓浪屿视为“国之瑰宝”来建设和保护。谋划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他强调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海上花园”风貌,实现城景交融、自然人文有机统一。

  由保护一栋楼,到珍视一个岛,再到建设一座城,习近平的“厦门实践”,贯穿着一条鲜明的脉络——重视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根留住”。实际上,这是一以贯之的理念与实践。在河北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就很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申请专款修缮古建;在浙江,他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他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把“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原则。

  城市文脉为何如此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基因,隐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

  截至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8.5%。千百年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土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镇化进程。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课题。这方面,有探索与经验,也有深刻教训。长期以来,一些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拆掉大量真遗存,建了不少假古董,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造成文脉的断裂,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也使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导致“千城一面”等现象。

  一座城市的伟大,不在高楼林立,而在于有文化、有精神、有品质。守护好“城市之魂”,关键是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无法复制的宝贵财富,必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文化遗产连接历史与未来,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走进百姓文化生活,融入文明交流互鉴,会让城市更有魅力、更具特色,也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的光芒。

  2018年春天出台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谋划千年大计,筑造未来之城,从燕赵大地眺望神州,新时代的中国城市正在成长,一幅幅崭新画卷激荡着坚定的时代之声:“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