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村干部混日子的时代过去了”黑土地上乡村振兴有绝招!

2018-06-25 21:51:2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初夏时节,辽阔的黑土地上一片繁忙。在黑龙江省鸡西市的水稻产区,插秧机一趟趟走过,给泥泞的黑土地披上了“绿衣”,也播种下农民丰收的希望。

  为农民播种下希望的不仅有绿油油的秧苗,还有不断壮大的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四处奔波的基层干部队伍……

 

  “手里没把米,唤鸡都不来”,有实力才能聚起民心

  在东北一些农村,由于村集体经济“空壳化”,许多村干部面临“无钱办事”“无人管事”的尴尬。俗话说:“手里没把米,唤鸡都不来”,一些在基层工作过的干部对此也深有体会。据统计,2016年,鸡西全市459个行政村中,有88个债务沉重,有一半的村年收入不足5万元,其中,有72个无收入,完全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许多村级组织运转基本靠“补”,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靠“要”,公益事业基本靠“捐”。

  虎林市新乐乡富荣村的自来水管道安装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老化严重,自来水都渗入到沿途沙土中。村民只能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大家怨声载道。村干部也一脸无奈:“村集体一分钱也没有,拿啥修啊!”自来水一天天流失于地下,连同流失的还有老百姓对干部的信心。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再不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弱化的就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流失的就是群众对干部的信心与希望。任其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必受掣肘。

  这种情况下,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从哪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怎么发挥?

  鸡西市委书记康志文告诉记者:“农村基层党组织有实力才有活力,有活力才有吸引力,有吸引力才有凝聚力,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为此,在2017年初鸡西市下决心打一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攻坚战’”。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市县乡村四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年规划,市委书记挂帅,组织部牵头,25个部门合力推进,通过思想引导、规划引领、项目牵动、人才支撑、资金支持、教育培训、考核激励,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彻底激发了乡村干部以及基层组织的内生动力,村集体经济面貌迅速改观。

  “抓与不抓大不一样。”虎林市委组织部长于君介绍说,虎林市幸福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被树为先进典型。该村有8000多亩属于村集体的土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被部分村民无偿使用,“‘能耐大’的村民甚至占有七八百亩”。然而,村委会对外欠债却高达260多万元。对此,村民意见很大。虎林市委组织部从解决村集体土地合法合规发包问题入手,仅此一项村集体年增收100多万元。

  幸福村的增收办法,被鸡西组织部称为“竞价发包法”。这个可以直接增加村集体收益的办法,是鸡西市为乡村干部汇编的“富村十八法”之一。这本含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小册子,包括入股保底分红法、创办经营实体法、回租溢价发包法、PPP合作法、主城房产置业法、龙头企业带动法等农村实用的十八招增收办法。

  这十八种办法是组织部门下乡跑村,梳理乡土成功经验,总结出来的有效办法。而且,每个办法后面都配有3—5个鸡西市村集体增收的鲜活案例,让身处农村的干部看了就能懂,拿来就能用。

  一些没有思路的村干部说:“有了这‘富村十八法’,咱照猫画虎就能干起来。”基层组织的活力被激发后,农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有的搞大棚种植、有的搞生态养殖、有的搞乡村旅游、有的搞农产品深加工……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短短一年间,鸡西村集体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达到了9317万元,同比增长75%;消除了55个“空壳村”,占“空壳村”总数的77%。

  当年因无钱修自来水的富荣村,2017年村集体增收127万元,村党支部拿出80万元更换了管道,吃上自来水的老百姓,看见村干部后,脸上又恢复了笑容。和富荣村一样,由村集体负债到盈余的村干部,有能力给村里办一些实事,走在街上,一改过去灰头土脸的感觉。“受人尊重了,腰杆挺直了,说话有人听了,办事有人跟了,党在农村的威信又树起来了”。

  百万以上不嫌多,十万以下不嫌少:“金鸡归巢”助推乡村振兴

  相对落后封闭的农村,走出一条集体持续增收道路谈何容易。最开始,鸡西的大部分村集体增收,采取的是最简单的办法:收取村集体的土地承包费,把村集体资产租赁出去。这种方法短期看简单有效,但长期看收入增长有限,难以彻底改变农村的面貌。

  面对农村带头人“渴望发展,但不知道如何发展”的现状,鸡西市委组织部抓住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多批次组织乡村党组织书记分赴省内先进村以及江苏、山东等地进行考察培训,现场学习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学习、讨论让大家看到差距的同时,更加激发了乡村干部干事的动力、创业的激情。

 

  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桂春(左二)、鸡西市委书记康志文(右二)出席鸡西市第二届“金鸡归巢”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对接洽谈会

  城子河区新阳村支部书记方正智说:“发达地区农村搞得那个状况,与我们比真是天壤之别。人家那的村支书当时也是白手起家,我们为啥不能?”受到刺激的方正智下定决心要大干一场。经过多方筹集资金,首先改善了村集体基础设施,接着招商引资打造生态湖旅游项目。记者在新阳村看到,旅游项目已经初具规模,农民正在葡萄长廊、凉亭栈桥、生态湖中紧张地施工。方正智告诉记者:“这个投资900万元的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收入达到260万元。村里以设施景观入股,村集体收入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而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项目、缺资金、缺人才。鸡西组织部大打乡土牌、亲情牌,创造性地提出“金鸡归巢”计划:引进鸡西籍在外成功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村集体以“三资”入股,增加集体收入。

  为了引进“金鸡”,市县乡村四级干部纷纷发动各方资源、四处联系。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的领导身先士卒,前往北京、上海、福建、广东、吉林、辽宁和省内哈尔滨等地拜访走出去的成功企业家,推荐资源、介绍政策,请大家回乡投资兴业和企村结对帮扶。

  “百万以上不嫌多,十万以下不嫌少;有项目有资金双手欢迎,给信息给思路的也心存感恩。”在家乡领导和亲友的感召下,一批批“金鸡”回到了鸡西。为推进企业家与村集体产业项目有效对接,鸡西市委组织部编制了鸡西籍企业家信息库和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库,并连续举办了两届“金鸡归巢——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对接洽谈会”,累计落地项目达到150多个,有力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招商引资是第一法,‘金鸡归巢’是有效载体。但绝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各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不能污染环境,不能产生新的农村债务。”鸡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成林说。鸡西市通过既划好红线底线、又有多种支持政策的一套办法,使各类鲜活的“增收实践”在广大农村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生长起来。

  压力传导:激发村干部“内生动力”

  农村党建最薄弱的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鸡西多位县委组织部长回答道:“是落后的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不发展,就会衍生出党组织涣散、威信不高、战斗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农民很纯朴,也很实际。村支部兜里没几个钱,谁听你的话。农村的事情很简单,当干部的给老百姓干事,老百姓就拥护你,不干事就不拥护你。”密山市新发村党支部书记阚成是当地一名优秀的村支书,对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有着深刻的认识:“农村能否发展,党支部是关键。党支部如果发挥好作用,坏村也能变好村;否则,好村也发展不起来。”

  党的十九大提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如何提升,怎么突出,考验地方执政者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智慧。为确保全市所有行政村都行动起来,鸡西市委组织部除了研究村集体致富思路,提出致富办法外,切实发挥组织优势,运用考核督导机制,对于村集体增收效果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排名,层层传导压力。密山市委组织部将壮大村集体经济考核权重提高到30%,评分与村干部补贴挂钩,得分最高者与最低者相差可达1万元。对于那些威信不高、能力不强的村支书,组织部门及时进行了调整。

  “村干部混日子的时代过去了。”看到组织部动真格的了,村支书们一下子紧张起来。密山市塔头村党支部书记林秀芳告诉记者:“压力大得很,原来大家光想着农民增收,都不干集体经济,没有啥感觉。现在是比着干,县里老是排名,谁排在后面都不好受啊。”

  “其实,压力也来自群众的舆论。”跑遍全县所有农村的密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马凤英告诉记者,“村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开始给大家发各种福利了,比如孩子上大学村里给钱,参军也给钱,还给老人发养老补贴;而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好的村,村干部则要遭受村民的指指点点,他自己都感觉没面子。”

  鸡东县委组织部长宋振江说,“抓壮大集体经济,一下子把农村党建工作抓实了。上下传导压力唤醒了村干部一颗沉睡多年的心,壮大集体经济开始在大家的思想意识中扎根。”

  进入2018年,鸡西市紧扣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确定了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40%以上,年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空壳村”彻底消除,再落地“金鸡归巢”项目70个以上,总量达到150个以上的目标,特别是着力打造50个不同侧重方向的示范村和复合型示范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广袤的黑土地上徐徐展开。 (孙爱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