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高端论坛暨国际标准创新基地授牌仪式在京举行
2018-09-26 06:44:5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图为“能源转型”高端论坛暨国际标准创新基地授牌仪式会议现场。付兆飒 摄
人民网北京9月21日电 21日上午,“能源转型”高端论坛暨国际标准创新基地授牌仪式在北京举行,旨在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寻求解决方案,搭建全球能源转型交流平台,加快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建设和相关技术标准发展。会议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办,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办,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企业机构和高校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副主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出席会议并作题为“以标准建设助推能源转型”的主旨演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司长崔钢、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郭伟出席会议并致辞,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弗朗斯·弗雷斯维克通过视频致辞。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前任主席帕特·伍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科院名誉院长薛禹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围绕能源转型、再电气化和新一代电力系统相关战略政策、前沿技术、标准推动与商业模式作主题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顾问黄其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院院长郭剑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汤广福出席会议。
图为国家电网公司国际标准创新基地授牌仪式现场。付兆飒 摄
会上举行了国家电网公司国际标准创新基地授牌仪式,并宣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批准国网冀北电力等5家单位建设国际标准创新基地的通知》。舒印彪、崔钢、郭伟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5家首批国际标准创新基地授牌,进一步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提升公司国际标准工作质量和水平。
图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副主席、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作主旨演讲。付兆飒 摄
舒印彪在主旨演讲中表示,能源转型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动态演进的过程,有三个基本的判断。一是清洁低碳是能源转型的基本方向。在持续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和提高能效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特别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型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二是再电气化是能源转型的根本路径。从生产环节来看,体现为电能越来越多的由非化石能源转换而来,最终将主要来自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从终端消费环节来看,体现为电能的利用范围前所未有的拓展,交通运输等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费市场出现明显的电能替代趋势,电力将成为支撑现代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的主要能源品种。未来的美好社会,必将是高度电气化的社会。三是打造新一代电力系统是能源转型的基础保障。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对电网的功能作用、运行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适应能源转型需要,推动传统电网从功能上向能源互联网演进,从技术上向新一代电力系统升级,成为必然趋势。新一代电力系统,将是具有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
图为国网冀北电力公司董事长田博表态发言。付兆飒 摄
国网冀北电力公司董事长田博表示,国际标准作为国际技术语言和准绳依据,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竞争和世界贸易格局、体现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前,随着清洁低碳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全球正在掀起一场以技术创新、标准创新为先导,以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标志,以再电气化为根本路径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大力推动能源行业标准创新,对于加快建设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核心的新一代电力系统,构建广域泛在、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称,国网冀北电力准确把握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深度融合趋势,聚焦再电气化进程生产侧和消费侧同步发力的重要特征,率先实施“孵化创新示范”战略工程,为打造国际标准创新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冀北区域新能源发展迅猛,装机容量已达1689万千瓦,占统调装机容量的58.8%,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发展将突破3000万千瓦。二是发展机遇千载难逢。“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雄安新区、打造张家口“零碳冬奥”、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叠加蓄势,为率先推动冀北地区清洁低碳能源转型提供了重大的历史契机。三是创新成果高度聚集。以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张北柔直试验示范工程、“零碳冬奥”等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为依托,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国家专利授权2119项,累计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95项。
会上,5位嘉宾围绕能源转型、再电气化和新一代电力系统相关战略政策、前沿技术、标准推动与商业模式展开探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