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习近平的“日程表”为何频现冬奥元素?

2019-01-15 23:51:0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北京共同出席“2019中芬冬季运动年”启动仪式。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电  作者 钟三屏

  1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北京共同出席“2019中芬冬季运动年”启动仪式,正式开启两国的“冰雪之约”。

  习近平2017年访芬期间,中芬双方同意以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开展冬季项目和冬季奥运会筹办方面合作,并将2019年确立为“中芬冬季运动年”。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5年7月3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投票决定,北京成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这也使得北京也成为第一个承办过夏奥和冬奥的城市。图为姚明鼓掌庆祝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

  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的“冠军”

  北京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办一路走来,冬奥元素频见于习近平的重要日程中。他甚至被外界视为北京冬奥的“首席推广大使”。

  北京冬奥会申办期间,习近平应俄罗斯总统普京之邀,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打破外交惯例,成为首位出席境外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开幕式的中国元首。

  在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正日子”——2015年7月31日,习近平亲录视频踢出最为关键的“临门一脚”,助力北京成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申奥成功后,冬奥筹办工作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习近平的议事日程中。数据显示:习近平曾在短短7个多月内5次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出指示。“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更是被明确写入中共十九大报告中。

  2017年1月,在瑞士访问期间专程到访国际奥委会的习近平,在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受邀登上一座奥运冠军领奖台。“我真希望给习主席颁发一枚金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就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而言,习近平主席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结束瑞士之行回国后仅隔三天,习近平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河北张家口赛区,考察冬奥筹办工作。

  资料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巨大华丽的烟火表演在鸟巢上空达到高潮,北京为全球观众献上了一出极为壮观的视觉盛宴。中新社发 孙洪杰 摄

  奥运为世界打开认识中国的一扇窗

  对中国而言,奥运有特殊含义。“新中国第一次走上奥运赛场就是参加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林匹克体育场上升起。”习近平在14日的启动仪式上致辞时忆及。也正是在这里,中国代表团通过体育比赛和交流活动,让世界近距离了解了新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首位奥运冠军许海峰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1984年,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首次参加的夏季奥运会上,他用奥运首金让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中国的初印象。

  从奥运赛场金牌“零的突破”,到如今的夺金大户,中国体育的奥运足迹,也正是改革开放带给中国巨大变化的缩影。2014年,习近平在南京青奥会运动员村看望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曾说,要通过青奥会进一步展示中国改革发展水平,同时借此让人们了解中国为什么会不断进步。中国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世界、集其大成,这也是其举办国际赛事的应有之义。正如中国最高领导人所说,奥运会这个窗口,可以帮助外界更好地“解码”中国的改革开放,认识发展进步中的中国。

  资料图:2017年2月23日,全国滑雪登山挑战赛男女个人越野赛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万龙滑雪场举行。中新社记者 任海霞 摄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100多位外国政要、1万多名运动员、几十万外国游客来到北京,全球40多亿电视观众注目中国,一场无与伦比的盛会再次更新“中国印象”。有观察家认为,北京奥运会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次“成人礼”,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

  2018年,在中国对改革开放40年的纪念与庆祝中,冬奥进入“北京周期”。3年之后,透过冬奥这个窗口,经历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的中国将如何亮相,世界在期待。

  资料图:2018年6月8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天津共同观看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两国元首同小队员们亲切交谈、合影,并共同为比赛开球。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体育成为中国融入世界的一把钥匙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体育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语言,是公共外交的人文表达,也是一把助力国家交往、文明对话、民众互动的“金钥匙”。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之间以“小球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成就了一段佳话。美国前国务卿、中美建交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曾说:“体育是联结世界的纽带。”

  体育也是习近平具有独特力量的外交语言。在美国现场观看NBA比赛、在爱尔兰当众展示足球球技、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相约冰球场……在他的外事外访活动中,习近平经常借助体育这一全人类的通用语言,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友谊和善意。

  从庙堂之上到江湖之远,从政治外交到民间交往、商业合作,体育的作用无处不彰。以体育为媒,来自不同地区、国家的运动员相聚赛场,“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如今,不仅中国运动员成为国际赛场上“穿着运动服的外交官”,“以球会友”“以棋会友”“以跑会友”更成为中国民众国际交往的一种常态。

  1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北京共同出席“2019中芬冬季运动年”启动仪式。中芬两国少年儿童分别向两国元首赠送中芬冬季运动年标识和纪念品。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中国在申冬奥的申办报告中承诺,申奥成功后要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可以预见,借助承办冬奥会的契机,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将让中国民众与世界交流的体育语言更加丰富多元。14日,中芬两国元首共同启动“中芬冬季运动年”,是进入冬奥“北京周期”之后中国与世界的又一次互动,也使相距7600公里的北京与赫尔辛基,因体育变得不再遥远。(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