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女人:记住角色 淡化谭卓

2019-01-24 05:00:0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月13日,《如梦之梦》六周年上海站巡演收官,谭卓全勤出演了六年的顾香兰,上台对她而言,已然形成了一种仪式感,似乎每年出演顾香兰都成为必做的一件事。六年来扮演顾香兰的最大感受,就是让谭卓深感个人在命运之前的无力。也因此,面对2018年自己的爆红,谭卓仍能一脸平静。

  谭卓在2018年拿出了4部重磅影视作品——《我不是药神》《延禧攻略》《暴裂无声》《西小河的夏天》,部部可圈可点,有票房冠军,有收视冠军,有口碑俱佳的文艺之作。2018年的演艺圈,没有人可以忽略谭卓的名字。

  但是,令人艳羡的走红,对谭卓而言,不过是个很简单飘忽的概率数字,就像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作为演员走红的比例也是50%一样,如今,她不过是翻到了走红的那一面,谭卓期望停驻的状态,只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曾经排斥演员身份,现在对表演充满敬畏

  谭卓起点很高,2009年,因出演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而正式出道,首部电影就让她踏上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红毯。2011年,又主演了让王宝强获得影帝的《Hello!树先生》。两部电影下来,谭卓树立了其“文艺范儿”,演文艺片就似乎成了谭卓的“标配”,也因此当谭卓出演于正的《延禧攻略》之时,很多影迷“大跌眼镜”。

  刚一出道即接触到顶级的世界电影平台,让谭卓深感幸运:“让我见证了那些电影的魅力,也目睹了什么是最好的电影。这对年轻的我来说,对专业领域的启发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从一开始演优秀的文艺片,让我从最开始做新人时,就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表演、好的表演,没有绕弯路,所以,我很感激之前的这些经历。”

  虽然星途一片大好,但是谭卓却选择了“不进反退”,因为她有些排斥自己的演员身份,觉得演艺圈并不适合自己。忆及此,谭卓坦承:“我入行和很多人不太一样,我并不是因为喜欢表演而入行的,我当时对表演一无所知,也不知道电影是什么,对当明星、进入娱乐圈没有什么兴趣和欲望。只不过是因为一些原因,半推半就地走到这儿了。然后,我就觉得,好像这工作还行,可以边旅游边把钱赚了,我觉得挺自由,挺好玩儿的,所以,我是从对这个行业很无知的状态开始的。”

  虽然开始只是半推半就,产量也不高,但是慢慢入门后,谭卓摸索到了一些门道,也逐渐对这个行业产生热爱和敬畏,“我们应该对每个行业、每个人和事物都有敬畏之心,渐渐地,我更多地看到这个行业里人们了不起的才华,敬佩他们的毅力、精湛的专业,看到了更多内核的东西,所以自己产生了一些本质变化,我感谢这个工作。因为它自身的压力属性给我带来了一些积极的要求,从其他人身上,提炼这些精神,让自己能做得更好。”

  谭卓有着东北人的直爽与幽默,听她用东北话和你聊天,绝对会颠覆你对这位“文艺女神”的形象,以至于很多记者笑说,谭卓不上春晚演小品简直是可惜了。谭卓表示,自己现在可以这样放松和真实,其实也有一个慢慢转变和呈现的过程,“刚开始我也不是这样,我会更排斥、保护自己,始终和圈内保持远距离,内向。慢慢地在长大,对自己认识得更清楚,对行业也相对有安全感的时候,你就会更放松,我觉得这是人类的共性。就会呈现出以前大家可能没有看到的,更轻松快乐的这部分。”

  有幽默感,谭卓认为是东北人的共性,她也想尝试喜剧,不过现在还没遇到:“我们在演出《如梦之梦》的时候,许晴姐就说:‘卓儿,你应该去演喜剧,你太逗了。’所以可能人都是多面的吧,每个人都很多面,很丰富,我们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温度,在很微妙的情况下,会呈现不同的自己。所以我比较放松的时候,可能就会呈现出幽默活泼的一面,我也很想尝试喜剧角色,希望能碰见好的喜剧剧本,喜剧其实是很难演的。”

  之前演文艺片被欺负那么久,现在演“坏人”全都发泄出去

  对于自己身上“文艺片女演员”的标签,谭卓直言所有的标签,其实都是别人添加的,自己并没有太多感受,“我是个一直闷在自己世界里去思考、琢磨长大的人,我自己还有很多没有认清和开发的部分,不是那么在乎外面的声音,所以对于一些标签,无所谓反感或认同吧。”

  文艺片多是深刻沉闷而严肃,谭卓坦承演多了确实也压抑,“像《暴裂无声》里的翠霞,这样的角色,演多了,就会觉得闷闷的。”

  所以,谭卓选择演《延禧攻略》,就不意外了,谭卓坦承在与于正合作前,自己也觉得他们两人是两个星球上的人,不会有交集,但没想到合作之后,欲罢不能,之后又演了《皓镧传》。“于老师是个很可爱的人,他很单纯。他并没有太多心机,心直口快,所以会给大家留下了之前的那些印象。他很专业,很敬业,他的工作效率特别高。他的生活主要也都是以工作为核心,所以他能有这样的成功,我觉得是必然的,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而且在不停地思考,不停在创新。他的存在,对这个行业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

  谈起“结缘”高贵妃,谭卓告诉记者:“有一次碰巧和于正吃饭,他看我点菜,就觉得我很适合演高贵妃,给我讲了这个人,我听了非常非常想演,这个角色,无论是日常还是和我以前演的角色相比,反差都是极大的。开拍之后,发现这个人物给我带来特别大兴趣,包括在表演方式上,让我表演时充满了快感。”

  演《延禧攻略》和《皓镧传》,谭卓都是演“坏人”,高贵妃骄横跋扈,总是搅得天下不太平,《皓镧传》里的华阳夫人,野心勃勃,充满手段心机,很柔媚,用尽各种手段想从男人身上得到她想得到的一切。谭卓说:“演这两个角色的时候,我就开玩笑地跟他们讲:之前演文艺片被欺负那么久,到这儿全都发泄出去,全都还回来了,每天欺负别人好开心呐!这就是表演不同的角色,会带给你不同的乐趣。但同时总是在一个圆里面,你最终会是平衡的。”

  《延禧攻略》原班人马打造的《皓镧传》于1月19日开播,谭卓扮演华阳夫人,谭卓说华阳夫人和高贵妃一样都是反派,华阳夫人更美艳,也更懂得利用女人的优势从男人那里得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更善于权谋。

  高贵妃让谭卓成了大众明星,不过谭卓坦承,对比《如梦之梦》里的顾香兰和《延禧攻略》的高贵妃,她更欣赏顾香兰,“顾香兰是很勇敢地去面对一切,不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当中,这种困境不只是具象的真正生活中的问题,也包括人自己内心的困境。我觉得高贵妃不是特别有方法的人,她所遇到的问题,聪明的人会有更好的办法,但她选择了一条不太理想的道路。”

  喜欢且享受有仪式感,让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同

  在接受采访时,谭卓正在上海的一家古董店里,冥冥中她觉得有一种奇妙的链接,“因为昨晚刚从《如梦之梦》的剧场里走出来,现在这个古董店里陈列着很多来自法国和老上海的古董家具,器皿,所以,很奇妙。”

  谭卓认为《如梦之梦》中,顾香兰是个复杂的女性,她既有时代性,又有当下的价值,“比如她是妓女,但是在感情中仍然去追求纯真和单纯爱情,她相信这些真善美,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对美好的向往。她和王德宝的打破门不当户不对的那些禁锢,想要追求一段理想的爱情。甚至为了王德宝,她愿意付出自己积攒了那么长时间的财富,去换一段真感情,顾香兰是相信爱也愿意追求爱的。她勇敢去追求这种对自由自我的追寻,这种勇气,这种强大的信念,让她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里显得那么不同。”

  除了这些,剧本中描写的顾香兰光彩照人,美艳不可方物,柔媚入骨,所有的男人看到她都目瞪口呆,“她非常善于游走于男人之间,懂得如何把控他们内心,她看起来像一条鱼,如鱼得水,在男人中游走,甚至可怕到给每个嫖客的感觉都是她真的在跟你谈恋爱,但同时又在追求一种真挚的东西。所以她是很奇妙的一种角色,非常具有丰富性,表演上也有很大难度。”

  在谭卓看来,自己扮演的青年顾香兰是《如梦之梦》中花了最少篇幅却写得最完整的一个人,“几个段落就写清楚了顾香兰的前世今生,整个《如梦》我个人的感受其实就是在讲命运,命运的莫测,你没有办法想到自己未来会遭遇些什么,这是命运的未知感,也有人的无力感。”

  2013年第一年演顾香兰时,谭卓说自己非常紧张,因为那时没有舞台表演经验,而且对整部剧角色的理解和感受也只是开始。六年是个不短的时间,让谭卓更从容了,她逐渐放松下来,适应剧场,然后找到自己:“用赖老师的话说,开始的时候,可能戏带着我走,现在我可以带着戏了。对这里适应了、了解了,可以从容地展现,可以加上属于自己的感受,个人的特质,以及六年来,你在生活中的经验,赋予这个角色的经历。你对这些东西更清楚,有更笃定的感受和理解,并把那种笃定感加到角色当中。六年会在我们的人生中有非常重要的转变,体现在你的方方面面。所以,六年都在一个戏里面,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时间好像停止了,像有刻度一样,你每一年都到那儿,有一个仪式感。”

  谭卓说自己喜欢且享受有仪式感:“不只是《如梦》,生活中的很多仪式感,在我看来也是很喜欢和重要的,比如说家人的生日,或者为一些特别的日子制造仪式感,让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同。”

  没有能力诠释“傻白甜”,渴望碰到好作品

  虽然在《我不是药神》里学习钢管舞,在《西小河的夏天》里学越剧,但是谭卓说自己在表演上还是感受型,而在她看来,无论是技术派还是感受派,在表演上同等重要,“这两者在某一方面做到极致,都会成为特别了不起的表演者,比如,阿尔·帕西诺和马龙·白兰度,他们两个一个是体验派,一个技术派,都发挥到极致,成为非常了不起的伟大演员。”

  谈及自己,谭卓认为更多是感受型,“因为我没有经过系统的技术训练,更多是靠直觉演戏,我也特别笨拙地依赖这种方式,但是我会在适当的地方加上技术,让表演呈现得更理想。比如说在话剧舞台上,你如果只是依赖技术,很多观众是感受不到的,我的依据是在强烈的内心准确的感受上,通过技术强化。比如你通过你的动作,台词表现形式等等,这和演影视剧是不一样的,但是,我都很享受。因为人都是贪婪的,你会想过一阵这样的生活,过一阵子还想换一个其他样的生活,当你都能选择的时候,为什么都不能兼得呢?”

  一年演了《我不是药神》和《延禧攻略》两部爆款作品,谭卓说绝非自己眼光独到,而是作为演员,自己挑戏的标准就是好的剧本、好的团队,“我不是一个功利型的人格,在选戏的时候,我会选择什么是我想演的,比如我拍艺术家杨福东老师的艺术作品,比任何一部影视作品可能更不容易被大众见到,但这是出于我内心的选择。我觉得走红是这个行业很正常的事情,任何一个人做这行,开始了的第一天,都清楚知道,自己有50%的可能会变成所谓的‘红’,也有50%可能一直不红,这就是这个工作的特殊属性,也是它的常态。所以,在我看来,红不红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吧,没有什么格外要感到惊讶或者失落的,它就是包含在这个工作里面。”

  相反,谭卓说自己很珍惜,且很维护走在街上无人识的感觉,“因为在影视行业里,你的命运充满着不确定性,你可能一落千丈,也可能一夜爆红。任何神奇的事情,在这个圈子里都是一个平常的可能。所以,我非常顺其自然,我很享受日常的生活,在我自己的世界里面,有很多事情是忙不完的,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我这个人也不太是喜欢去留意其他人的那种人,希望大家记住我的角色,淡化我的名字。虽然谁也无法掌控命运,但是有一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人生方向,所以你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与你自己是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你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谭卓给自己定的基调就是尽人事知天命,做好自己的事情,关注内在最重要。

  对于2019年,谭卓说随遇而安,渴望能碰到一些好作品,有灵性的作品,“现在市场上比较难遇见,比较遗憾。我演不了傻白甜,我没有能力去诠释这种角色,这反倒对我是最难演的。特别想演《杀死比尔2》里乌玛·瑟曼的角色,觉得身体里憋着很大能量没有发出去。当然不管做什么,重心肯定会放在拍戏上,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文/杨逍 供图/薯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