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习近平两会约定

2019-03-02 22:39:4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编者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曾不止一次引用这首诗来表达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将人民冷暖记挂在心头,是他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一种思想流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让梁家河的“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到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几十年时光荏苒,习近平的民生情、群众情、公仆情始终真实而亲切。他为改善人民生活夙兴夜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尽心竭力。他同时也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为新时代的追梦人自豪点赞。

  适逢春天里人民的盛会即将召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特别推出系列时政产品《一枝一叶总关情》,与网友一同感受习近平对人民如春日般温暖的领袖情怀。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伴着融融暖意,春天的盛会如期而至。

  每年全国两会,习近平都会走到代表委员中间,倾心交流、共商国是,凝聚共识、擘画未来,一句句饱含寄望与关切的话语令人难忘,一幕幕亲切互动的场景让人动容。

  许多代表向习近平发出“到我们家乡看一看”的邀请。习近平表示:有机会一定去!

  约定中,饱含牵挂与深情。

  相约不忘初心

  “我69年1月去的,75年10月份离开陕西,这一段时间就成为我人生的一个转折,可以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很多事都历历在目,现在有很多思维行动都和那时候有关联,贺敬之那个诗呢‘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就是)这样的感情。”

  2008年3月9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与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陕西代表团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一段难忘的回忆,让习近平与陕北老乡们在春日里达成了一个温暖的约定。

  “我期盼着在一个合适的时候能去陕西,再去看看延安。”

  时光如白驹过隙,却总能在特殊的年份镌刻永恒。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陕西考察调研,第一站便来到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

  2015年2月13日中午,梁家河这个陕北大山里的小村庄沸腾了。习近平到陕西考察调研,第一站便来到这里。

  虽然每个人脸上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习近平一眼便认出当年在一起共同劳动、生活的乡亲们,亲切地叫着他们的名字,问候他们的家人。

  在乡亲们的簇拥下,习近平很是感慨:“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不论身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基层县委书记,还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始终初心不变。

  夙兴夜寐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的足迹,正是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真实写照。

  相约责任与担当

  每年的全国两会,脱贫攻坚都是习近平最关注的事,困难群众是他最牵挂的人。

  他曾深情流露“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心里更惦念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也曾提出殷切期盼“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更曾多次对地方脱贫攻坚工作谆谆指导,要坚持精准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一件接着一件办,不要贪多嚼不烂,不要‘狗熊掰棒子’,眼大肚子小” ……

  2017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绝大多数去过了,还没有走到的吕梁和凉山会尽快去。”

  三个月后,习近平到山西考察工作,专程前往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调研。

2017年6月21日下午,习近平到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特困户王三女家中看望。

  在深度贫困的赵家洼村,习近平一连走访了3户农家,细致询问易地扶贫搬迁办法,登上村里唯一的水井井台仔细察看水位,蹲在农田边察看农作物长势。

  2018年2月,习近平又“如约”来到四川大凉山腹地,察民情、看民生,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谋划脱贫之策。

  “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在今后三年中实现3000多万人脱贫,这些贫困人口大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任务十分艰巨,到了最吃劲、最紧要的关头。”2018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如是说。

  如期脱贫,一诺千金。

  “下一番‘绣花’的功夫”;

  “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采取超常规措施”;

  “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

  ……

  把使命责任扛在肩头,把人民冷暖放在心上,脱贫攻坚积蓄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相约共绘美丽中国

  2017年4月,习近平到广西考察,这源于7年前的一个“美丽约定”。

  “我对广西是心向往之。”2010年3月10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广西厅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言中,他回忆起少年时期在广西漓江游历的难忘经历,并和代表们约定:“争取找一个适当的时间到广西去,多走一走,多看一看!”

  201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再次来到广西代表团,他叮嘱广西的同志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保护好广西良好的生态环境。

2017年4月20日在广西北海市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拍摄的红树林。

  除了广西,祖国各地的秀美风光都给习近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01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一口气说出多首古诗名句,并称赞这些千古绝唱都是对江西自然美景的真实写照。

  2016年2月,习近平考察江西时语重心长地说:“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2014年全国两会,习近平询问贵州石漠化治理情况;2015年全国两会,他关心上海的“蓝天指数”; 2016年全国两会,他询问青海推进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情况……

  “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习近平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始终如一,一个个“美丽约定”在祖国各地落地生根;一幅幅绿水青山的美好图景,在新时代的神州大地徐徐铺展开来。

  相约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民族地区的发展始终牵动着习近平的心。

  一首《乌苏里船歌》,让只有5000多人的赫哲族家喻户晓。

  “小时候,村里还有很多泥草房,只要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在国家兴边富民等政策帮扶下,我们都住上了砖瓦房。”“赫哲族群众生活就像乌苏里船歌中唱的一样走上了幸福路。”2016年全国两会,黑龙江代表团“80后”赫哲族代表刘蕾在发言时动情地说。

  习近平亲切回应:“这首歌早就耳熟能详,还会哼唱。歌中描绘的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睦团结的美好景象。”

  刘蕾邀请总书记去自己的家乡看看。习近平承诺“一定去看看”。

  2016年5月,全国两会结束不到三个月,习近平如约来到黑龙江,来到同江市八岔村,来到赫哲族老乡的家。

  参观民俗展,观看伊玛堪,慰问“老先进”……习近平边走边看。

2016年5月24日下午,习近平在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冒雨与村民们交谈。

  离开村子时,淳朴的赫哲族村民冒雨欢送总书记。在场有150多位村民,习近平同他们挨个握手,袖子湿了,裤脚也湿了。几位岁数大的村民落下了眼泪。

  “我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团结一致,共同发展进步。” 习近平说。

  从塞北草原到西南边疆,从天山脚下到黄河金岸,从黑龙江畔到青藏高原,处处留下了习近平关心民族地区发展的足迹。

  不忘初心,奋勇拼搏,不负重托、砥砺前行。踏着奋进的节奏,中国阔步走在新时代的春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与全国人民的约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文字、图片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