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凝聚共识,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全球化

2019-03-31 05:32:3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凝聚共识,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全球化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于3月29日落下帷幕。聚焦亚洲、放眼世界。4天,50多场活动,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政界、工商界代表和智库学者,就当下国际政治经济热门话题深入探讨交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

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在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届年会是在世界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际和地区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举行的,而对多边主义和全球化的坚定支持,是本届年会最重要的成果和最令人鼓舞的信息。

全球化:挑战与改革“今年年会的主题和往年具有延续性,这是因为世界日益紧密相连,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应该共同行动,实现共同发展。”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表示,博鳌亚洲论坛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亚洲,面向世界发出变革的声音。

“一带一路”、WTO改革、人工智能等主题的分论坛还没开始,等候的人们早已排起了长队。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菲利波·格兰迪第一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他表示,论坛影响力不断扩大,议题设置都是世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各方应该携手共同推动发展,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认为,全球化时代,任何两个国家的贸易摩擦都不再仅仅是两个国家的问题,很多国家都会受影响,最终还是要靠多边机制。

沙姆沙德·阿赫塔尔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委会委员。她表示,互联互通等问题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发展,而“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前景,有利于提高全球化的质量。

俄罗斯前总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长祖布科夫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有助于重建一个新的经贸体系,优化全球资源配置。

亚洲:合作与对接

亚洲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据论坛发布的报告统计,2017—2018年,17个新自贸协定签署,约70个双边协定目前正处于谈判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高水平协定明显提速,亚洲经济的自身依存度不断提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张涛表示,面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亚洲各国必须继续做出努力。“根据我们的预计,如果取消所有的非关税壁垒,未来10年左右,亚洲经济受益幅度将相当于增加10%到15%的GDP。”

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需要软件,也需要硬件。菲律宾众议长、前总统阿罗约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为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提供了硬件设施,已成为菲律宾基础设施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成为与会代表共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董事长金立群认为,“一带一路”不仅是航路、公路、铁路之路,更是各国互联互通的愿望。

中国:开放与创新

今年中国全国人大通过的外商投资法成为本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热议的焦点。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积极举措。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肯特·凯尔德表示,中国已经采取了许多开放举措,同时也在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目前看,中国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以电子支付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和金融发展动力强劲,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较快速度。

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董事长雷夫·约翰森非常看好中国创新发展。他表示,目前,中国在生物和化学领域的研究呈现积极态势,经济增长则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增长转型。更为开放的创新环境,使中国不仅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中心。

对于中国经济的成功经验,与会代表有不同的视角,共同的是认为中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经济的机遇挑战,与会代表有不同的解读,共同的是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法国前总统奥朗德的发言颇具代表性,他总结道,着眼长远、始终如一发展经济的意愿,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加入世界主流潮流、向世界开放的战略选择是中国成功的经验。“相信中国能够以崭新姿态迎接和应对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作者:陈伟光 王 慧 张慧中 韩 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