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清明节:一个“融合性”很强的节日

2019-04-03 05:06:0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导语: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每逢清明节,人们大多会想到哀思和祭拜,其实这是不全面的,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很丰富,也很融合,它的色彩不仅是肃穆,也有踏青的欢乐成分在。为何清明节如此多元呢?这和它的融合性以及历史变迁有关。

清明节的起源:与寒衣节和上巳节融合

  清明节历史悠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这个节日早先的人文性不强,而作为自然节气的自然因素相对较重。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是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的时节,所以,清明踏青的民俗也是跟此时的天气和环境有关。清明节是在唐代以后的宋元时期才逐渐形成我们现在熟知的以拜祭和踏青为主的形式,仔细研究您会发现唐朝是中国传统节日形成的很关键的朝代,很多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从唐代传承下来的,当然,也有一些很有名的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慢慢消失,如中和节等。

  清明节都融合了哪些传统节日了呢?主要就是寒衣节和上巳节。其实寒衣节里面就有拜祭先祖的民俗,而上巳节则包含了踏青的成分,所以现在的清明节我们可以找到之前这两个消失的节日的影子。所以说一个节日的传承过程是复杂的,它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融合的一个漫长的过程,才有了今天我们熟知的一些节日,同样,现在的很多传统节日也会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而变化,比如我们现在过年通过微信来发的拜年红包就是一种形式的创新。

  说完了清明节的起源和变迁,我们谈一谈清明节的民俗文化。

扫墓祭祀

  这项民俗是清明节目前最重要的和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项。主要的流程就是先清扫亲人的墓地,然后进行祭祀,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我们在扫墓祭祀的同时应该注重自己的着装和礼节,着装方面切忌穿一些比较艳丽的衣服,在扫描祭祀的过程中也不应该大声喧哗等。各个地区也有不同的扫墓祭祀的形式,但是总体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斗鸡

  斗鸡这项活动可谓历史悠久,距今也有几千年了(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唐玄宗就是斗鸡的狂热爱好者,我们从《全唐诗》也能看到很多描述斗鸡的场景。斗鸡主要就是利用鸡形目的鸟在发情期好斗的特点,来进行比赛。无论是民间还是皇室,都很热衷这项活动。清明斗鸡算是趣味性相对强一些的民俗。

插柳

  清明节的时候,在门口插柳也是很有名的民俗。因为我们知道清明节除了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三大鬼节之一,柳主要是起辟邪的作用,《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关于清明插柳,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春秋时期的名臣介之推的,当时他忠心耿耿,力保国君重耳出逃19年,不过却被重耳遗忘,在大山里生活多年,终被大火烧死在了枯柳树下,人们插柳也是为了纪念他的事迹。

荡秋千

  荡秋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这原来是一项北方少数民族的运动,后来传入中原。《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从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至唐朝成为清明节重要的习俗之一。荡秋千都有哪些寓意呢?专家解读说,荡秋千一方面可促进青年男女的交往,另一方面,荡秋千荡得越高,预示着生活就越美满。

  除了以上习俗,还有诸如蹴鞠、打马球等,笔者就不一一展开了。总之,清明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很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它的起源和发展可以看出,我们的习俗和节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最终融合而成的,应该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去研究这些传统节日,这样能更深地挖掘出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参考资料:

  张弛、毕啸南:《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与时空变迁》

  常华:《清明节习俗与人文精神》

  张琰:《荡秋千、插柳枝等清明民俗含有美好寓意(图) 》

  文/袁立聪 编/任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