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特稿:响应中国倡议 建设世界家园——“一带一路”各国建设者群像

2019-04-18 04:22:2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特稿:响应中国倡议 建设世界家园——“一带一路”各国建设者群像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特稿:响应中国倡议 建设世界家园——“一带一路”各国建设者群像

新华社记者孙萍 刘健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书写国际合作共赢的恢宏篇章,而人是“一带一路”上最美的风景。

心中有梦,脚下有路。他们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共同绘制着“一带一路”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他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亲历变化 

他们亲历了“一带一路”建设给国家、社区、个人带来的深刻变化,对“一带一路”充满好感。

在爱琴海边的比雷埃夫斯港(比港),希腊人瓦姆瓦基季斯讲述了他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瓦姆瓦基季斯出生在比雷埃夫斯,16岁加入比港海运事业,在港口工作已有40年,现在是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商务经理。他告诉记者:“中远海运接手前,比港情况很糟,服务很差。看到中远接手带来的改变后,我非常愉快地决定加入中远。”

瓦姆瓦基季斯喜欢用数字来说明中远海运给比港带来的变化。经过数年经营,比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88万标准箱增至2018年的490万标准箱,全球港口排名从第93位提升到第36位,为当地直接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机会。

作为比港明星员工,他曾参加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介绍了希腊人对大海、对世界和对悠久文明的热爱,也跟中国和其他国家代表进行了交流。我很认同‘一带一路’倡议,它对希腊非常有益。”

年过六旬的阿金沃耶·阿德巴约来自尼日利亚一个铁路世家,见证了这个国家铁路的兴衰。“我祖父与英国铁路专家共事40年。我父亲在铁路部门工作35年。我也干了35年。”

2016年退休前,阿德巴约曾是尼日利亚铁路公司公关部门负责人。2017年,中国公司承建的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第二标段拉各斯至伊巴丹段(拉伊铁路)正式开工,对铁路充满感情的阿德巴约应邀担任该项目公关顾问。

阿德巴约说,尼日利亚铁路部门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下坡路,而如今正在迎来复兴。2016年7月,中国公司承建的尼铁路现代化项目第一标段阿布贾至卡杜纳段(阿卡铁路)正式通车。截至2019年1月,阿卡铁路已累计发送旅客超过120万人次。第二标段拉伊铁路项目将再创造数千个工作岗位,推动沿线的投资、人流和物流。

阿德巴约认为,“一带一路”项目真正有利于民生。“拉各斯、奥贡州和其他一些州的人们迫切期待铁路通过他们的地区。他们喜欢中国人,把中国人看成来帮助自己的兄弟。”

他们在“一带一路”推进中收获成长

他们收获了“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职业成长,将个人梦想与“一带一路”紧密相连。

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的办公楼一楼,有一面优秀员工表彰墙。查图兰加的照片挂在最上端。2013年,年仅19岁的查图兰加通过了这家公司的龙门吊驾驶员面试。2015年,查图兰加在公司龙门吊司机技能比赛中获铜奖。2018年1月至9月间,他以40570个标箱的成绩创下个人操作集装箱数量纪录。

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是中国和斯里兰卡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2014年投入使用当年即带动科伦坡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4%。

查图兰加感慨,受益于“一带一路”,斯里兰卡诸多行业蓬勃发展,他个人也得到更多机会。“我被评为优秀员工后,公司还给机会去中国培训。”

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37岁的埃及人艾哈迈德·赛义德不仅收获了事业上的成功,也坚定了推动中阿文化交流的信心。

近年来,他参与创建的宁夏智慧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迎来了快速发展。这家公司主要从事中国图书和音像品的翻译出版,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中国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等。

赛义德说:“阿拉伯人过去对中国了解比较少,现在他们到处在谈论中国的消息、中国的企业、中国的投资、中国的游客。他们很想了解中国,而没有比图书更好的方式来让人了解另一个国家、另一个民族。所以,我们的销量从2017年开始不断增长。”

赛义德认为,“智慧宫”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就是“一带一路”倡议成果的一个缩影,其取得的成就也离不开“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好机遇。“‘一带一路’提供了交流思想的平台,让中阿人民意识到彼此的共同之处。”

她们让“一带一路”更绚丽多姿

她们是丝路之“花”,让共建“一带一路”的“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姿。

埃丽·伊利萨什维利是格鲁吉亚库塔伊西自由工业园的招商主管。这位曾在西安交通大学留学的姑娘回国后加入新疆华凌集团格鲁吉亚公司,在该公司投资建设的库塔伊西自由工业园项目工作,随后凭借流利的中文和出色的工作能力被擢升为招商主管。截至2018年底,已有180余家企业入驻这个工业园。

“我的工作就是向各国企业介绍库塔伊西自由工业园,介绍格鲁吉亚。我代表的是一家中国企业,同时我也在为我的国家服务。”伊利萨什维利说。

去年,她随格鲁吉亚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在中国厦门举行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她用流利的中文介绍格鲁吉亚,推介效果超出预期。

伊利萨什维利还是第比利斯自由大学的客座中文讲师。这些年,她利用周末时间,把中文介绍给更多格鲁吉亚学生。今年2月,格鲁吉亚教育部将汉语教学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令她深受鼓舞。“中文使我与中国结缘,‘一带一路’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为格中交流合作和两国友谊贡献力量。”

2013年,阿尔及利亚姑娘萨米哈进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承建的南北高速公路53公里项目,从事证件管理工作。几年下来,她已经能独当一面,多次被评为中建海外优秀员工。

“南北高速公路项目改变了我的命运。”萨米哈感慨万千。她家兄弟姐妹众多,萨米哈在中建的收入在当地属于高薪,不仅能养活自己,还分担了大家庭的部分经济压力。“中国人有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感谢中建给了我一份合适的工作。”(参与记者:于帅帅、朱瑞卿、唐璐、黄灵、郭骏、李铭、高磊、吴丹妮、陈斌杰、张改萍、宫若涵)(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