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早高峰该不该禁用老年公交卡 大数据显示结果意外

2019-06-03 20:41:4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大数据显示:老年人乘车与通勤高峰不重叠

  “老年人挤早晚高峰”“早高峰该不该禁用老年公交卡”的话题隔三差五就会登上热搜。

  日前,一条刷爆南京人朋友圈的“南京早高峰禁刷老年卡”的消息最终被证实为误传,

  可见公众对老年人早高峰免费乘公交的负面印象之深。

  不过,北京市推行了两年多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形成的数亿条大数据显示,

  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不仅未对年轻人通勤高峰产生压力,反而有效补充了通勤低谷期的公交运力。

  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公交

  年底预计发卡430万张

  据了解,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境内开展预付卡的发行和受理业务,累计发卡超过1亿张,在公共交通、市政、小额消费、移动支付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市政服务领域就包括了备受关注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老年人持卡即可免费乘公交、逛公园。该卡现在以实体卡为主,未来将逐渐向虚拟卡、穿戴设备过渡。

  “养老助残卡”是北京市老年人享受社会优待、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政策与服务的身份凭证,是一张集金融借记、津贴补贴发放、市政交通一卡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卡,由北京市民政局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委托银行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制发,卡的使用与管理按《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管理办法》执行。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于2017年1月1日全面启用,初期仅面向65周岁以上老年人。2018年11月,原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正式公布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管理办法》去掉了免费乘坐公交、免费游览公园景区的65周岁的年龄限制,60周岁及以上本市户籍,和办理了居住证的外埠老年人,均可持养老助残卡享受公交、公园与景区优待。

  免费乘车范围包括,除旅游观光线、定制公交等多样化服务专线以外的北京市市域内公交运营线路,出市域范围按公交管理规定缴费。

  免费游览公园、景区范围为市、区级政府投资为主并运营管理的公园、景区等,主要包括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中山公园、景山公园、香山公园、北京动物园、北京植物园、陶然亭公园、紫竹院公园、玉渊潭公园共11家。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举办大型活动期间按优待场所相关管理规定执行。持卡老年人游览公园、景区时, 在装有刷卡设备的公园须刷卡入园;在没有刷卡设备的公园、景区,按照各公园、景区管理要求入园。

  2019年1月1日起,北京市民政局面向全市60岁以上老人全面启用养老助残卡。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民政局启动了养老助残卡审核流程改造项目,与北京市民政局对接全市58-60周岁未申请养老助残卡老人存量数据,建立养老助残卡预审核客户信息库,随着该项目的投产,养老助残卡审批周期缩短了5-15个工作日。截至2019年3月末,全市养老助残卡发行量累计已突破400万张,预计到2019年末全市发卡量将突破430万张。

  老人普遍早9点之后出行

  通勤低谷补充公交运力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了解到,老年人使用“养老助残卡”的相关数据可以每天跟进,最快能做到15分钟更新一次。目前,北京市能用于计算的老年行为数据将近7亿条。基于此,可以分析出老年人出行趋势,每天随着时间轴的出行密度情况,以及具体的上下车、公园游园情况等。

  这些大数据的功能不仅于此,甚至助推了养老助残卡优待政策覆盖人群的扩大。据了解,2017年最初发放养老助残卡时,是政府部门依据经验做出的决策,到了2018年,有了一年多的经验积累和数据基础,研究优待政策的人群是否可以扩大到60岁以上老人时,就具备了用数据驱动来做决策的条件。

  研究是否扩大发卡范围时需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公交运力是否能达到要求?二是即使总体运力如果能达到,老年人出行的波峰波谷和年轻人通勤出行是不是有叠加?三是有一些特定线路需要特殊对待,公交方面就提出,有十几条线路已经饱和了,不能再增加新的、特殊的负担。

  彼时,养老助残卡已形成了两三亿条数据。从数据来看,经过对公交运力的计算,运力总量没有问题,每天通勤人群出行有明显的波峰波谷,而老年人出行趋势则比较平缓,没有典型的波峰波谷,且通勤早高峰在7点半到8点之间,8点之后明显下滑,而老年人基本在9点之后出行,没有产生明显的叠加效应。同时,老年人在通勤低谷期对公交运力进行了补充,也就是说减轻了公交车空驶空停造成的资源浪费,弥补了公交运力结构性的设计缺陷。

  有了以上数据基础,加上对线路特征的描述,再加上人为的判断、政府管理部门的决断,最终北京市作出了扩大发卡人群的决策。这也成为本市第一例数据驱动决策的案例。

  此外,记者了解到,养老助残卡的大数据还可以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老年的交通工具维度来研究特定区域的老年人的出行情况,研究老年设施和老年人出行半径之间的关系,帮助合理规划布局公共交通的线路及站点。

  数据发现,老人从居住地前往的主要目的地是公园,然而并非就近的公园最受欢迎,反而喜欢乘公交前往距离居住地远一些的公园,例如香山、颐和园等。还有不少老年人喜欢去新发地买菜,甚至经常性地从五六十公里之外前往新发地,据分析,买菜是一方面,不少老年人视其为锻炼行为。(记者 陈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