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艾体育:张军:扮演好每一个角色

2019-06-03 20:49:1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南宁6月2日电 题:张军:扮演好每一个角色

  新华社记者卢羡婷

  作为运动员,他曾夺得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羽毛球混双金牌。

  作为主教练,他从里约奥运会后国羽的低谷期接手双打组,向东京奥运会的翻身仗进发。

  作为协会主席,他致力于推动协会实体化改革,打通羽毛球专业与业余壁垒,让更多青少年享受羽毛球的快乐。

  他就是张军,前羽毛球奥运冠军,现任中国羽协主席、中国羽毛球队双打组主教练。面对职业生涯中的每一个角色,张军直言“永远发现前一个角色更舒服一些”,但身份的转变又推动张军不断在压力中谱写新剧本。

  善用新人 国羽完成换血

  近日落幕的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中,年轻的中国队在决赛中3:0横扫近年来强势崛起的日本队,第11次捧起苏迪曼杯,赢得东京奥运会前一场关键的中日羽球博弈。

  这场较量中,中国男双组合李俊慧/刘雨辰、女单陈雨菲、男单石宇奇先后战胜各自对手,出乎意料地零封日本,早早结束了这场赛前被认为有可能创造最长比赛用时的中日团体较量,以至于被安排在后面两场出战的中国女双组合陈清晨/贾一凡、混双组合郑思维/黄雅琼以及其他队员,坐在场边就收获了世界冠军。这些年轻队员都是张军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制胜法宝。

  “这次苏迪曼杯年轻队员表现不错,体现了比较强的竞争力。”张军说,“日本队的整体实力非常强,但我们是东道主,再加上我们队伍非常年轻,我们就是以年轻人的心态去冲击他们。”

  里约奥运会后,随着一批老队员退役或离开,国羽面临新老交替的重重考验。2017年初,在李永波卸任国羽总教练后,国家队不再设立总教练和副总教练岗位,改由夏煊泽、张军分别担任国羽单打组和双打组主教练。新帅上任后不久就在当年苏迪曼杯遭遇了“滑铁卢”,大胆起用新人成了张军和夏煊泽的不二选择。

  此后的两年里,张军和夏煊泽不断向人们展现出临场指挥的魄力和锻炼新人的决心。国羽新生代也用自己的方式登上舞台。这次苏杯,老将谌龙仅上场一次,其他比赛全部由年轻队员完成。在石宇奇力克当今世界羽坛男单排名第一的桃田贤斗,帮助中国队锁定奖杯之后,国羽队员们涌上赛场,欢呼着将张军高高抛向空中。

  “我们会给每一个运动员机会,他们要靠自己在赛场上拼搏,用胜利、积分来赢取奥运会门票。”张军说,“我也鼓励更年轻的队员作为开路先锋去锻炼自己,增加比赛经验,遇到国际上排名靠前的选手,勇于发起挑战。”

  团结自信 目标直指东京

  有人说,现在的国羽像极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羽,当时队伍同样面临青黄不接的阵痛,1993年李永波执掌国羽后,着手培养新人,虽然次年广岛亚运会收获7铜遭遇亚运最低谷,女队还丢掉了保持10年的尤伯杯,但1995年国羽又将处于鼎盛时期的印尼队击败,历史上首夺苏杯,接着又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靠女双夺得首枚奥运金牌,1997年不仅卫冕苏杯而且夺走世锦赛3金,就此宣告重返世界羽坛巅峰。

  人们希望张军和夏煊泽“双核”能将国羽带入那个从低谷走向巅峰的时代,在东京奥运会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事实上,张军也一直在为队伍加油鼓劲。“东京奥运会我们的目标就是冲击5块金牌。5个单项中国队都有竞争力,每个项目我们都有年轻人参赛。我希望中国羽毛球队在东京打出那种气势,就是敢于亮剑,敢于去拼,敢于去争每一个项目的金牌。”

  当然,东京奥运会最后能拿几块金牌,要看队员临场表现和对手的表现。至于谁将上场比赛,张军则更鼓励年轻人自己去争夺奥运会入场券。在林丹逐渐老去、谌龙状态起伏的情况下,石宇奇等后起之秀成了国羽主要培养对象。作为教练组成员,张军表示会为每一位队员创造公平的竞赛环境,帮助每一位队员调整思想状态、尽快成长。

  国羽实行双主教练扁平化管理后,单打和双打队员之间的交流更多了,平时训练中合练的机会也增加了。张军认为,这样的管理方式让国羽更加团结,营造了特别和谐的氛围。现在的国羽处在一个较好的状态中,“大家都很年轻,冲劲都很足,每个队员都非常想要在赛场上证明自己,而且互相帮助这一块,我觉得他们做得也都不错。这次苏迪曼杯,这种团结的氛围,这种集体的力量,体现得非常好”。

  张军坦言,国羽再难出现林丹一样的巨星,但会努力培养一个像林丹那样对羽毛球有影响力的人。“每一个明星选手的背后都绝对不只是运动成绩。”他表示,除了运动员在赛场的表现外,整个队伍的实力、市场的宣传、赞助商的协作乃至整个羽毛球的发展,都决定着体育明星能否产生。“我们也希望下一个体育巨星在羽毛球界出现。”

  推动羽协改革 让孩子们更快乐

  今年初,张军当选新一届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协会实体化改革。考虑到为今后打通专业与业余的壁垒的需要,中国羽协的改革既要全面设计,又要抓住重点有序开展。在处理国家队繁忙的事务之余,张军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协会工作上。

  “现在队伍管好了,我还得看看协会有什么事,看看业余有什么事,然后办比赛有什么事,还有跟国际上的交流……”张军坦言,自己职业生涯的多个角色中,当协会主席的压力最大。

  “当运动员的时候觉得运动员好累,每天打球这么累,教练真舒服。等我当了教练,我就觉得队员打完球可以休息了,而我作为教练看完A,还得看B,看完B,还得看C,好累。等我当了主教练,觉得还是原来的单项目负责人比较好,以前只管男双,现在要管男双,也得看女双,还得看混双。以前只要管好队伍就行,现在当了协会主席,还要管协会的事……”张军说,“目前看还是当运动员最舒服,但回不去了。”

  “角色的不同变化,我永远发现之前一个角色更舒服一点。”张军笑言,现在压力大,甚至有点过劳肥。中国教练圈,似乎又多了一个“不懂球的胖子”。

  尽管如此,运动员的拼劲在张军身上一点没有磨灭。作为羽协主席,他正致力于缩小羽毛球专业与业余的距离,为全国羽毛球爱好者谋福利,尤其是加快推进羽毛球进校园,希望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把双方的资源与优势融合在一起,让羽毛球运动在全国的大、中、小学校园广泛推广,为国家羽毛球项目人才梯队建设储备力量。

  “我觉得能让孩子多打会儿球,孩子是很快乐的。所以说,我们还是要让更多的孩子有快乐感、有幸福感。”张军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