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港媒:如何防止“颜色革命”在港重演

2019-06-28 23:01:3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逃犯条例》修订引发出来的大遊行与暴动是两个不同的事件。大遊行是群众受传媒和部分法律界的政治恐吓,也有不少人没有清楚了解修例内容,从长期积累的“反共反中”心态驱使出来示威,其中也包含对林郑月娥政府处事方法的不满。遊行是表达政治态度,作出政治诉求,本身未必一定反政府。

“612”暴动则性质有异,参与者以青年人为主,主要是藉机衝击政府、霸佔道路,妄图重演非法“佔中”。参加者都是有备而战地与警察衝突,是属於“造反”形式的政治行为。反修例只是藉口,而是更强烈地把“反共反中”心态引发为反政府暴动。

大遊行参与者有各行各业、老幼青壮,属香港社会典型的人口结构,显示出大遊行的广大群众基础。暴动则绝大多数是青年人,也大多数为大学生、中学生,人数上千;与“佔中”、旺角暴乱时以社会青年为主的性质不同。从他们的有备而战、物资供应和通信组织动员、指挥的能力看,当然是有组织、有预谋。只是由於没有“大台”,指挥变得隐秘和网络上分散,不易追查和了解。这种策略显然汲取了“佔中”和“旺暴”的教训,逃避警察的追缉和起诉,反映出组织发动者的高明。

今次暴动最明显之处是以大学生、中学生为主。或许这可标志学生的政治纯淨和理想,没有特殊背景的社会青年参与,可使暴动减除人们的猜疑和讨厌。不过,大中学生的行为,除少数还守规矩,暴动后收拾杂物,大多数的表现还是衝动、暴戾、粗言秽语,表现出许多烂仔言行举止,与“旺暴”时的社会青年没甚差别,难令人看出他们作为大学生中学生应有的品质。暴动中也有不少中学教师,或许便可明白在香港一些学校裏,教师与学生怎样互相教育成今天的政治暴民。

下一场暴乱具“摧毁性”

教协副会长兼立法会议员叶建源(曾任中学校长)呼籲学校罢课支持示威,维护暴动。他们已置教师的专业道德、学生的安危不顾。香港的大学生(主要指港生,不是外地生)都是从中学升上来,今天参加暴动的大学生,在“佔中”、“旺暴”时是中学生。香港一些中学,包括它们的校长、教师实际上对中学生进行长期的政治教育(或洗脑),造就今天绝大多数活跃的大学生都是政治偏执,不惜用武以遂个人意气,基本上没有民主的教育与素质。

今次参与暴动的还有不少初中生,相信他们都是老师与高年级学生带领出来的。於是,若中学的政治教育不改,今后至少10年内,这样政治偏执,勇於用暴力的大中学生,将会源源不绝地培养出来。

大规模示威可止於政府暂缓修例。但暴动的理由更多是有组织、有计劃的政治行动,也大有美国背后策动的“颜色革命”的各种特色。即使撤回修例亦不能满足他们的政治要求,事实上,无论政府妥协与否,他们都不会接受,差别只是策动者权衡形势利害,是乘胜追击,抑或是暂时收兵,另找适当时机再起。

暴动的因素始终存在,且比前更为严重:一是他们看到特区政府无力应对,政府(包括中央与特区政府)的应对能力已暴露无遗;二是他们争取了民心,比反23条时更厉害。示威亦进一步宣扬“反共反中”的政治主张;三是他们在暴动和示威中招揽更多的大学生、中学生、中小学教师,巩固他们后续鬥争更大的再生力量。

与之相比,特区政府做了什麼,或会做什麼工作来扭转劣势呢?“佔中”、“旺暴”后似乎没有调整政策,没有汲取教训作出相应的补救措施。今次大遊行与暴动,即使还未完结,已足以证明过去几年的工作不足,难以防禦美国在港策动“颜色革命”。以中美衝突来看,香港下一场动乱更会是摧毁性的。

来源:香港大公报    作者:陈文鸿   香港珠海学院“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