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建制派须拒绝投降对话路线
2019-12-10 21:49:2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九月底行政长官在《纽约时报》撰文,在谴责暴力行为之余,重申特区政府对香港未来的信心,并且相信通过社区对话能够战胜冲突。特区政府内更有声音认为,除谴责暴行外,更应与暴徒对话化解冲突,然而这建议明显是向暴徒乞和。
黑衣暴徒上月占据中文大学和理工大学,他们真正的用意是截断吐露港公路和红磡海底隧道的交通,用恐怖手段迫使香港市民参与“三罢”,剥夺港人的自由和权利。
放“暴”归山后患无穷
如果要捍卫香港的法治和人权,特区政府应该强硬地执行法律,把最勇武派的指挥者拘捕,使之难逃法网。后来情况的发展是令人伤感的,特区政府以“人道主义的和平手法”解决问题,首先是接受了中大校长段崇智的要求,放走全部占据校园的外来黑衣暴徒;继而占据理大千多名外来暴徒被警方重重包围,后期仅剩下三十多名凶悍的指挥者,但是特区政府容许一批议员、教师、社工进入校园,劝说他们离开,前阶段离开的虽然被捕,但获准保释;死守的指挥者离开时都利用了“身体不适”的借口,警方亦不再进行现场拘捕,仅登记个人资料便让他们回家,这是典型的放虎归山。
所谓的“人道主义的和平手法”其实就是不再讲法治了。特区政府的理由何在?为什么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很明显,因为美国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后,美国高层发出“要通过对话和解决问题”的警告。所以,政府内部立即有人退让,就从求和变成了乞和,更愿意作出让步,不进行拘捕,让乱港派感受到特区政府的善意。到了最近,更传出消息,特区政府将会邀请建制派主要人物磋商,讨论怎样通过对话能够早日实现止暴制乱,希望得到建制派的支持,好让林郑带着港人的主张到北京述职。特区政府和建制派将来的对话,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成立检讨委员会,解决政府和乱港派之间的矛盾,调查对事不对人。
警方至今已拘捕逾六千名暴徒,仅有不足六分之一被检控。政府内部分人希望未满十八岁的青年人,即使犯了严重罪行,可透过警司警诫的方式处理,不予起诉。特区政府亦不采纳设立临时法庭的建议,加快审讯暴徒,因为“香港的法官不够”云云。
明眼人都看到,这完全是对美国的涉港法案作出了回应,要和乱港派尽快实现和解。所以,求和降级到了牺牲法治,变成了乞和的地步了。
2014年非法“占中”被起诉的九名搞手,有的判处社会服务令,有的缓刑;罪成入狱的则提出上诉,获准保释外出后不断撰写文章,鼓吹暴乱和通过选举夺权。其他的好像壹传媒老板黎智英等“占中”关键人物到现在一个也没有起诉。政府的退让,实在是给乱港派更大的胆量和能量,让他们“大闹天宫”,让他们提出更多无理的诉求。最初他们仅仅要求撤回修例,之后变成所谓的“五大诉求 缺一不可”,最近更明火执仗,要争取“双普选”夺取权力。对话求和的路线,通向了牺牲建制力量,让建制派选举大败的结果,这是很典型的绥靖投降的路线。
乱港派要求林郑进行特赦。有人不答应这要求,但转了一个弯,让警务处处长邓炳强背上这个黑锅,理大内十八岁以下的暴徒,全部登记资料后就释放。
上月的区议会选举,乱港派已经公开说,这是一次政治公投,香港市民要否定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并且要向建制派泄愤。结果,会考0分的人、从来没有做过地区服务的人,也选举当上了区议员。这对于二十多年来,在地区辛辛苦苦服务市民的建制力量是一次严重的侮辱和打击。
保持高度战略定力
无可否认,特区政府一再让步、法治不明、执法不力、施政离地是造成建制力量在区选大败的原因,一次又一次的求和,也是慷慨地为乱港派造势的“放水工程”。
特区政府讨好和偏帮乱港派的例子讲几日也讲不完。香港电台天天鼓吹暴乱,政府还要向立法会申请拨款及起新大楼,却从来没有要求港台停止“反中乱港”的方针。
如果按照现在的对话加逐步地投降的做法,明年9月立法会选举,将会有可能是区选的翻版。因为比例代表制之下,建制派与乱港派得票的四六比没有改变下,尽管特区政府渡过了难关,却把建制派推到了选举失败的苦难深渊。因此,建制力量要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分清是非,维护法制,绝对不能支持求和的投降主义路线。越是困难,越是考验爱国爱港从政者的政治水平和决断能力,也是震撼灵魂重大考验。
作者:陈光南 资深评论员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