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梁锦松谈教改:有教师得不到公平的薪酬待遇

2016-04-05 16:02:10 信息来源: 香港大公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回顾十五年教改,我没有遗憾。”梁锦松忆述在千禧教改的角色时表示。他在九十年代当过八年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主席,回归后以行政会议成员身份兼任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其间大刀阔斧改革香港的教育制度,例如取消小六学能测验、实施中小学升学新机制和筹划“三三四学制”,也令教育经费长期高踞特区政府开支榜首。但他气难平的部分教育政策“短桩”,导致大批按要求进修而达标的学位教师只能继续领取文凭教师薪水,同工不同酬,徒增矛盾。

香港《大公报》报道,梁锦松向《大公报》记者强调,当年有实际需要改变教育体制,“香港社会由工业经济转为知识经济,加上近年互联网的发展,要求‘一工多能’、具创意思维的人才,过去讲求的层层筛选、中四分科分流,已经不合时宜,教育需要有一个改变。”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崛起,也是推行教改的背景。

应培育学生成T型学习者

教改实施十多年来,社会亦急促转变,现在的教育政策有没有需要加强的地方?梁锦松说,经过教改,学生普遍做到有“阔”的思考,但在通识的基础上,需要强化专业技能。他认为,应该将学生培育成T型学习者,“T型的一横是指既有阔的知识面,亦包括有好强的社交能力,因为现在好多事情你不和人合作是不能完成的,竖则代表最少有一门学科是精专。”回望过去,他认为教改让学生扩阔了知识面,但忽略加强专业发展,未来需要讲求T型学习,特别在科学发展上,至于如何加强,他期望与社会大众一同讨论。

梁锦松提倡加强科学发展,自己也身体力行,不时留意网上资讯。谈起创新思维,他半开玩笑向记者“举一个例,有一条填充题的题目是‘老师突然宣布下个星期又要测验,这真是可怕的____’,学生填上可怕的老师,根据标准答案当然是错了,但合逻辑、文法又通顺,但如果全跟标准答案,哪会有创新思维?”这个例子近期在网上广传。他透露,本月公布的教育新建议,将提出首重培养学生素养与创新能力,进而解决跨代贫穷。

倡议引入商界资金支持教育

梁锦松自2003年辞任财政司司长后,十几年来虽然淡出政坛,但始终心系香港教育。他承认,一切都是为下一代着想。他在访问的过程中,谈到教育政策时,不时提起三个子女,“我不时对住这几个小朋友说,读书你读得成绩多好都好,如果你没有好的素养和价值观都是不行的。”谈到学生运动训练,他又笑称“我太太(著名的奥运跳水冠军伏明霞)说,以前每日训练九至十个小时,有时笑称‘我做运动的时间已经多过你成世啦’”。或许,他参与教育改革是为下一代之馀,亦是爱妻护子的彰显。

梁锦松投身商界四十多年,曾任财政司司长,自然“精打细算”,但他提出的教育政策,从不在金钱方面手软,例如催生了优质教育基金、创新地推出10亿元配对基金鼓励捐款大学,又将在今年四月提出的教育发展报告书上,提议引入商界资金支持教育。他覆述当年大削政府开支但不减教育经费时的名言,“花在教育上的不是开支,是投资。”

教师拥学位资格领文凭薪水

谈起教育经费,梁锦松指出,教改推行初期提出七年之内老师要有专业学历和教育学位,以提升教学质素,老师都按要求完成,但政府没有提供相应的合理薪酬,不少老师拥有学位资格,同时完成教师培训,但只拿文凭教师的薪金,“我也是直至前年才知道这情况,令人火冒三丈。说句不好听,这也是一个短桩,老师听政府讲完成专业培训,却同工不同酬,甚至有些老师更是合约制,今年不知下年是否可以续约,怎可令到老师心安?令老师对政府有好感?如果没有好感,怎会影响学生?”他苦口婆心道,“你不解决的话,就会在老师之间延续不满的情绪。”

除了让老师待遇更为合理,提高教师尊严,梁锦松认为,如果希望提高教师教育成效,应该为老师在工作上“拆墙松绑”,减少老师压力,“老师好有心,有能力,但他们忙于应付文书工作,有校长和我说‘你不要再叫政府拨多些钱了,拨多些钱写多几个墨宝,我就真的不用再教书了。’都是要钱,但不是现在那种需要写很多文件(申请)那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