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财爷曾俊华父母也是移民 港人身份本多元

2016-04-11 13:56:10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近期香港社会刮起一股本土风,在这股风潮下,排斥内地游客、新移民、普通话以至简体字的情绪,充斥网络。财政司司长昨天撰写网志,细述自己的家族移民史,强调香港作为一个移民城市,香港人不论是来自广东、上海、福建抑或内地其他地方,都可以带着自己的文化、方言、信仰和生活习惯,安然在香港落地生根,“不同的生活形式在香港兼收并蓄,使我们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他认为今天社会上有一种声音,尝试将“香港人”这个身分作出教条式的定义,忽略了香港社会长久以来的多元本质,只会挑起永无休止的矛盾和争拗,实在毫无意义。

《星岛日报》报道,曾俊华昨天在题为〈奇遇〉的网志中,提到他复活节期间到马来西亚,其间偶遇一位老先生,主动向他问起:“先生你好,请问你是否曾卓豪的儿子?”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杀他一个措手不及。原来这位老先生,正是他父亲的故人,更由此说起他的家族移民史。

原来曾俊华的家乡在广东台山,早在十九世纪,台山因为经济因素,经历过几次移民潮,不少男丁到了旧金山做矿工、苦力,包括他的曾祖父。他的曾祖母就带着子女们留在台山,在美国谋生的曾祖父,每月都会寄钱回乡,家人的生活也开始变得富裕,孩子们有机会读书。他的祖父因此成为一名中医师,后来从商亦颇为成功,为家人筑过一幢五层高的大屋,在当时的农村社会十分罕见。但到了他的父亲一辈,在二战之后,又起了移民的念头。

曾俊华父亲有七个弟妹,父亲排行最大。八人之中,姑姐嫁给了一位美国华侨后移民到美国东岸,不久,他的父母也萌生移民的念头。时为上世纪四十年代,他的父母毕业於国内师范,计画经台山县城台城到广州,然后从广州来香港,再坐大轮船到旧金山。他父母原来的计画,是经香港再往美国,但来到香港后,移民手续迟迟未能完成,唯有在这里住下来,一住就是十多年,生了曾俊华和三个弟妹,直至六十年代中期,他们才举家移民美国纽约和姑姐团聚。

曾俊华说,他的父母当年阴差阳错留在香港,押后移民美国,当年的无心插柳决定了他和弟妹在香港出生的命运,令他们成为香港人。若父母当年如期赴美,曾俊华兄妹就会成为土生土长的美国华侨。

他接着指出,“香港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像我这种因着人生偶然,在香港出生、成长,然后往返於世界各处的例子实在多不胜数,甚至可说是一种香港常态。这些人不论是来自广东、上海、福建抑或内地其他地方,都可以带着自己的文化、方言、信仰和生活习惯,安然在香港落地生根,不同的生活形式在香港兼收并蓄,使我们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所谓‘香港人’这个身分,亦因着这个背景而成为一个流动而立体的概念,无论你是‘潮州佬’、‘上海婆’抑或‘台山阿伯’,会否讲纯正的广东话、吃广东菜、唱广东歌,都不会成为一个人作为‘香港人’的障碍。今天社会上有一种声音,尝试将‘香港人’这个身分作出教条式定义,强要辨别谁‘是/不是香港人’,忽略了香港社会长久以来的多元本质,实在令我摸不着头脑,而这种争论,最后肯定不会得到实在的结论,相反只会挑起永无休止的矛盾和争拗,实在毫无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