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退保咨询明结束 学者吁检讨长生津解燃眉之急

2016-06-20 14:07:32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为期六个月的退休保障咨询于明天结束,政府共收到逾1000份意见书,社会集中两个最大争议性题目发表意见,即强积金对冲及是否实施“不论贫富”方案,昨日亦有团队游行表达诉求。有学者认为两个议题难有共识,认为政府应先向争议性较少的议题“落手”,如检讨长者生活津贴,支援有经济需要长者;有政策倡议及工会代表认为,社会对“不论贫富”方案的呼声较大,而且经过半年咨询,政府亦不能定出没有方向的结论,期望政府可为退保定出时间表及政策方向。

香港《大公报》报道,本港现时有四根支柱,保障市民生活,政府于半年前《退休保障前路共建》展开咨询,了解市民对退保前路的看法,应强化多根支柱,还是应增设公营管理的供款计划,以增加多一条支柱。文件列出模拟港大学者周永新的全民养老金成为“不论贫富”方案,以及需要资产审查的“有经济需要”方案,政府于文件内表明,对“不论贫富”原则有保留,担心财政上难以持续,以及资源分配欠缺针对性。争取全民退休保障联席昨与多个民间团体发起集会及游行,争取落实全民退保,逾500人由中环遮打道行人专区前往特首办外,争取全民方案。

  长者宁要稳定收入安老

六个月咨询期中,社会几乎将“火力”集中在两个方案中,惟分歧却未曾收窄。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邓家彪表示,过去数月社会关注标准工时及退休保障两大议题,而他多次落区所见,市民关心退保议题比标准工时更甚,不少长者期望政府落实没有审查的方案,尤其部分有资产的长者,担心长寿风险,宁愿有稳定收入安老。

邓家彪又认为,退休保障议题讨论多时,有迫切性尽快推出方案,解决退休保障问题,例如先解决部分议题。他指出,今次咨询文件列出多个强化现行支柱的方案,解释了各个方案,惟社会似乎未有深入讨论,即便是最多人谈论的“不论贫富”方案,亦较少触及如何融资,如何确保其财政持续等。

  行多几步强化四支柱

社联政策研究及倡议业务总监黄健伟称,社联一直支持在退保方面有更多讨论,今次咨询正好透过讨论,让社会大众了解。他指,咨询期间接触了许多市民及团队,大众原本并不了解咨询内容,社联会向他们解释方案,有的会担心全民方案的可持续性,但当他们知道可有更多融资方法,都支持全民方案。黄健伟又期望,政府透过今次咨询,可以明确掌握民意,为退保定出时间表或实质路向,不要再停留于讨论阶段。

扶贫委员会委员罗致光指,政府立场很清楚,但在馀下约一年任期无可能实施任何方案,希望可以推出措施与有经济需要的长者。罗致光又认为,今次政府既然展开了咨询,收集好意见,不能到最后没有任何方向,认为政府有责任、有必要向前“行多几步”,包括令每条支柱强化,而关于不同支柱,委员会亦收到意见。

罗致光期望,政府可以先向争议较少的方向“落手”,例如长者生活津贴,早前曾承诺实施两、三年会作检讨,审视包括经济审查等因素,今次咨询亦有就政策收到意见,认为政府可以考虑先作改善。

另外,昨日继续有团体就退保提出建议,香港政策研究所公布退保方案建议,以4000元为每月基准生活指标,如申请人每月工作收入及资产可产生回报收入,低于指标,就可得当中差额作津贴。计划又另设最多3500元的租金津贴,协助自住而有需要的长者,整个计划料可涵盖全港近九成长者。研究所建议,以此计划代替现行的三个长者福利金制度,包括长者综援、长者生活津贴及俗称“生果金”的高龄津贴,加强支援有经济需要的长者。

  对冲不对冲劳资“企硬”

 

 

图:政府举行了多场不同形式的公众咨询活动,包括地区论坛等/资料图片

强积金对冲削弱雇员保障权益,商界至今仍坚持不能取消强积金对冲,惟政府强调需要处理,劳方亦坚持取消,争持不下。至最近有学者提出设失业保险金以取代对冲,商界持较开放态度,令对冲问题一度现曙光,但有工会代表指,失业保险金未有计及累积权益,若取代遣散费及长期服务金,必不会“收货”。有学者认为,失业保险金是较可行的方法,但要取消对冲涉及问题复杂,至少数年才可解决,现届政府难以解决。

据积金局最新报告,去年强积金受托人共处理超过4.7万宗强积金对冲申索,较2014年增加1900宗,上升超过4%。去年对冲遣散费或长期服务金的申索总额为33.54亿元,较2014年增加3.48亿元,去年最高一宗索款额为对冲39万元,从2001年7月至去年底,雇主透过对冲机制提取280亿元。

强积金为本港退休保障的其中一根支柱,而对冲机制却削弱了支柱功能,政府多番强调要处理问题,惟劳资双方就对冲问题“企硬”,未有任何共识。自由党主席钟国斌指,商界坚决反对取消强积金对冲,虽然近日有提出设失业保险金,但现阶段方案仍未有细节,政府亦没有回应,难以再作深入讨论。

工联会理事长吴秋北则认为,社会经过咨询后,对强积金对冲祸害有更多认识,亦逐渐有共识希望取消对冲。他又指,咨询期间社会对该议题讨论非常热烈,大家都明白强积金对冲损害雇员利益,劳方亦乐意与商界商讨解决方案,期望商界可以一同解决问题。

  劳方拒失业保险代遣散费

近日中大前校长刘遵义提出失业保险金方案,吴秋北认为,失业保险金是保障雇员,惟保险金没有计及雇员长期服务的累积权益,若果要取代遣散费及长期服务金,劳方不会接受。

港大社工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罗致光形容,当雇主不愿付出、雇员又不希望没有遣散费或长服金,设失业保险金,是较可行的做法,从商业登记费中徵收加上政府注资,取代对冲,争议较少。

特首梁振英提出逐步降低强积金对冲比例,罗致光认为,如果逐年降低比例,积金局及雇主每年均要“重新计数”、重设电脑程式等,手续繁复,操作上有难度。罗致光指,劳工及雇主过去对强积金对冲议题掌握不多,坊间即使提出多个说法较简单的解决方案,但操作却非常复杂,不过,他认为,今次咨询令劳资双方更能理解强积金对冲的复杂性。他又指,取消对冲问题复杂,当中牵涉法律问题等,相信政府要取消至少需要三数年时间处理。

  半年咨询暂收逾千意见书

扶贫委员会研究一年的《香港退休保障的未来发展》咨询文件去年12月21日出炉后,随即展开为期六个月的公众咨询期,转眼已经来到尾声。截至上星期,政府一共收到逾千份意见书,在咨询完结后,政府委托的独立顾问团队将会整理、总结和分析所有从咨询期所收到的意见。

咨询文件解释本港的四根现行支柱,并比较“有经济需要”及“不论贫富”方案。其中“有经济需要”模拟方案,参考民建联及新民党的建议,在综援与长者生活津贴之间加一层保障,建议65岁或以上长者,资产限额低于八万元,每月可领3230元退休金,料约27万名长者合资格。

另一以港大学者周永新团队提出的老年金方案为基础的“不论贫富”方案,不设资产限制,受惠长者每月同样可领3230元,报告推算此方案至2064年会累积逾5000亿元负数,或要加税应付额外开支。

政府一共举行或派员参与了102场不同形式的公众咨询活动。在过去几个月,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与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和其他政府同事以及部分扶贫委员会委员特意走进学校,出席了16场中学座谈会及以中学生为对象的活动,出席的学生共有8400位。

  公共年金计划社会反应正面

全面退休保障除了涉及两大议题,咨询文件提及多个方案,包括由港大社工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罗致光提出的公共年金计划,亦有建议检讨现时长者生活津贴、改善现时综援制度、由丈夫为太太供强积金等。罗致光指,虽然社会较少讨论这些争议较少的方案,但对于公共年金的反应,大多是正面,期望政府着手研究。

社会讨论侧重于全民养老金及强积金,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亦曾于公开场合指,期望社会大众可以讨论包括公共年金计划及安老按揭等值得考虑的方案。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早前接受《大公报》专访时,亦认为公共年金方案可行,建议社会可更多讨论。据了解,提交政府的意见书中,亦有建议要检讨现时长生津、改善综援以及由丈夫为太太供强积金等。

  政府承担风险扩大基金池

社会上讨论公共年金方案的声音较少,不过,罗致光指,大部分对公共年金计划表达的意见均是正面。他指,本港有需要成立公共年金计划,由于部分拥有几百万元资产的长者,不懂得如何处理其退休生活,同时,现时市场虽然有年金计划,但吸引力低,而且部分不能提供款项至逝去一刻,本港由于经济规模细,基金池较小,若由政府承担风险,令基金池扩大,市民承担的风险则较小。

罗致光承认,计划是“大工程”,非一时三刻可以办到,但他期望,政府可以定出明确方向,深入探讨公共年金计划。

社联政策研究及倡议业务总监黄健伟认同年金计划,可惜社会上较少讨论。他指,外界有指要由年金取代强积金,但黄健伟认为,年金计划的资本来源,应由强积金供款而来,当雇员退休便可将整笔强积金转移到年金计划,期望政府就计划作深入研究。

  香港退休保障四支柱

零支柱(毋须供款)

公帑支付的社会保障计划

(例如综援、长者生活津贴、高龄津贴、广东计划、伤残津贴)

第二支柱(强制性)

强积金下的强制性供款和其他职业退休计划

(例如强积金强制性供款、职业退休计划、公务员长俸、补助/津贴学校、公积金)

第三支柱(自愿性)

强积金下的自愿性供款、退休储蓄保险等

(例如强积金自愿性供款、退休储蓄保险)

第四支柱(自愿性)

公营房屋、医疗和福利服务、家庭支援和个人资产如自置物业

(例如公营医疗、院舍和社区照顾服务、长者医疗券、公共交通票价优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