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港区代表委员呼吁在内地给港人“相同待遇”

2018-03-16 16:07:07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1521159055271.jpg

图:在广州读书的港生在使用共享单车 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摄

艾森网消息:香港《大公报讯   在白天的晨露中,街上粉色的紫荆花提前盛开一片,市民骑着黄色、橙色的共享单车穿街过巷。来广州创业已6年的港人梁敬漳,看着路人远去的身影,心中百感交集。支持移动支付的路边摊、遍布街头的共享单车,对港人而言却是“这么近、那么远”。内地停留183天的计税限制,让原想北上大展拳脚的港人难以全力施展,每天都要算着日子回港。今年两会,港区代表和委员提出的在内地给予港人国民待遇以融入大湾区,成为最“接地气”的呼声。

记者在两会期间,採访约10名港区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发现他们都能畅谈港人如何在内地更便利生活,例如享受内地“新四大发明”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但说到最后,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港人如要享受大湾区便利生活,必须建立在不受停留时间限制的前提下,现时183天的纳税安排成为港人北上的最大障碍。如能适当放宽“183”天纳税安排,可让港人北上无后顾之忧。

目前,香港薪俸税实行最高15%的标准税率,澳门职业税实行最高12%税率,而内地个人工薪所得税最高税率达45%。根据内地纳税规定,如果港人在内地停留连续或累计超过183天,其境内外收入都应按内地税率缴税。对港人而言,若经常往返两地,可能涉及两地的收入,产生双重徵税的问题。

  怕两头交税“计日子”工作

在广州南沙工作的香港人吴池力就深有感触。他坦言,作为科研人员,工资高导致税费更高。虽然一回单位就在实验室埋头苦干,但工作再忙碌,也得每天抽空用笔记本“计日子”。“必须计算清楚什么时候在内地,什么时候回港,不然就得两头交税。”

对此,朱鼎健建议,探索试行财税政策方面的改革试点,制订相关政策降低在湾区工作的港澳人员的税负水平。他指,首先可率先推行个税改革,增加专项扣除。对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工作的人才,对其个人所得税增加专项扣除,综合考虑个人和家庭的各种情况,包括教育、住房等支出,把纳税人的个人、家庭负担、生计费用等进行抵扣后再进行纳税,切实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另一方面,可用财政手段发放港澳高端人才税额补贴。朱鼎健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试行财税改革试点,对符合条件的港澳高端人才,其缴纳个税超过15%的部分,由地方财政给予税额补贴。”吴池力也告诉记者,广州南沙自贸区为留住香港人才推出税费优惠措施,内地税款将返还40%。“这个还只是地方政策,希望可以推广到大湾区其他城市,让更多港人放心北上工作。”183天纳税规定也制约着港人融入内地生活。“虽然香港会计师可以到大湾区执业,但企业一般只会轮流派员工北上,一到183天就召回香港。不然公司也要承担员工的内地缴税。”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彭长纬表示,这样导致部分港企并不积极开展内地业务,而内地企业也因为较为复杂的纳税安排而不愿聘用香港员工。此外,还有不少两地工作的香港专业人士,即使放假想娱乐悠闲也不敢逗留内地。彭长纬建议,希望可灵活放宽现有的安排,豁免计算即日来回的时间,并将周末、周日和节日假期等非工作日撇除计算于该183日之内等。

移动支付在内地各大城市遍地开花,街市卖菜也能掏出手机“扫一扫”埋单,让不少港人啧啧称奇。不过,对于香港人而言,要融入“扫一扫”移动支付的便捷生活并不简单。彭长纬表示,手机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而申请银行卡又需要内地住址等证明。然而,由于贷款限制,港人在内地很难购置物业,从而导致难以申请银行卡,导致手机服务无法使用。

  冀取消内地住址证明

为此,今年有港区政协委员提议,给予港人在内地申请房贷时能与内地居民一样享受国民待遇。并统一法规,放宽在办理商务及公共服务时,需要让香港人提供内地住址证明的限制,并可参照特区政府认可的法定信函、文件、单据,以证明在港的确实住址即可。

港人梁敬漳坦言,在内地申请贷款不易。“我想在内地申请一张信用卡,无论提供多少资料证明,但因为在内地没有购房和购车,就很难贷款。”他无奈称,自己做生意常需资金周转,难获内地银行贷款,但主营业务又在内地,相关流水证明在香港也拿不到钱。“这对于我们粤港两地跑的港人来说,位置有点尴尬。我们喜欢大湾区便利的生活环境,希望大湾区也可以接纳我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