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星林(左)指出,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同建设的大型跨海工程。右为宋如安。 香港文汇报记者冯健文 摄
高星林:已准备就绪 务求开通畅顺运作
艾森网消息: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冯健文)世界级基建、港珠澳大桥的主桥基本工程已经竣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助理、计划合同部部长高星林昨日在珠海接受驻港外地媒体采访团访问时透露,大桥已准备就绪,稍后将会进行联调联试,以及就如何应急救援等进行三方演练,务求令大桥开通时能畅顺运作。珠海市外事局局长张梅生则表示,大桥开通后对珠海有很大裨益,包括推广”一程多站”旅游,定能令珠海旅游业有更大发展。
高星林昨在港珠澳大桥桥面向驻港外媒介绍大桥时指出,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同建设的大型跨海工程,路线总长约55公里。大桥主体工程集桥、岛、隧于一体,包括长22.9公里的桥梁和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于2011年1月动工,经7年时间,终在去年底基本建成,并于上月验收。
大海对接沉管最困难
外媒最感兴趣的是建造如此大型跨海工程,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和困难是什么?高星林忆述,最大的困难是进行沉管隧道工程,因为要在茫茫大海之中工作,又要在海底深处将隧道的沉管对接,无论是设计和施工上均绝不容易,形容当时要研究的是”成不成的问题”,不是”好不好的问题”。
他续说,除了他们的工程人员需不断进行研究,更有来自英国、荷兰、日本等14个国家的专家协助,并提供宝贵意见,才得以顺利完成工程。
高星林表示,作为项目的管理人,需要知道用什么方式去控制风险,以达至所需质量,也绝非易事。
除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难度,高星林亦提到,还有在”一国两制”下,由于港澳及内地有制度、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差异,需要不断作出融合,也是需要积极解决的问题。
排难建成感骄傲:做到了!
已为港珠澳大桥工作10年的高星林,虽然工作期间不断面对不同挑战,坦言经常会感到担心,但现在大桥终于建成,他实在感到非常骄傲,亦为他带来很多宝贵回忆。他笑言,将来带同家人和朋友使用大桥时,定会对他们说:”我终于做到了!”
他又表示,大桥稍后会进行联调联试,以及就如何应急救援等进行三方演练,务求未来大桥开通时能畅顺运作。被问及大桥何时才可开通,他说暂未有通知。至于是否与香港口岸建设未完成有关,他则指这方面要向港方查询。
可促进三地经贸客货运
另外,张梅生出席驻港外媒采访团午宴时表示,大桥开通后对三地都会有很大裨益,当交通更为便捷后,可促进三地的经济贸易、货运客运及技术交流等。
对于珠海来说,他举例指出,现时香港每年有6,000万旅客,澳门及珠海则各有3,000万,日后大桥开通后,来往交通时间大为缩短,可大力推广”一程多站”旅游,吸引前往香港的旅客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定能令珠海旅游业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