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峰坐进飞行器机舱后,众人立即鼓掌和“畀like”。 香港中通社
睹内地发展一日千里 议员促勿回避竞争
三日两夜的实地交流,走访逾20个项目,虽然不少议员昨日都拖着疲累的身躯回港,但所有议员都觉得此行收获丰富。立法会大湾区访问团团长林健锋指,此行获内地各市政府热情接待,互相沟通交流,看到内地近年发展一日千里,也学到不少东西。多名建制派议员亦认为应抓紧大湾区机遇,并希望多与内地作交流沟通,而非建制派议员也认为,是次访问看到不少机遇和挑战,作为立法会议员有需要加深认识,而香港社会亦不能回避竞争。
林健锋昨在广州南站总结行程时表示,考察团三天去了深圳、东莞、中山、佛山和广州5个市,也参观了不同的企业,但从松山湖区和岭南天地的参观可见,内地在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环境和保育,也看到有很多空间容许香港和内地企业、两地政府沟通交流。
林健锋:加深了解是好开始
“今次访问,议员都觉得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大家都很珍惜交流机会,今次是一个好开始,希望以后有其他的考察团到这里和其他的地方考察。”林健锋说。
与省市领导交流也是访问团的亮点之一。林健锋指,各市市政府均准备了充足资料让大家参考,每次都很正面应对问题,其中昨日见广东省副省长欧阳卫民时,面对大家未能问完所有问题,他亦表示大家可另外向他提出,他会以书面回答。
被问及非建制议员是次也有随团,林健锋指,各党派议员是次都觉得正面和学到东西,自己也很高兴有9位非建制议员参加访问团,与大家一起交流,认为整个情况很正面,“自己也和他们谈过,他们也觉得有得益。”
廖长江:港须抓湾区“最后机会”
建制派“班长”廖长江表示,是次参观过后,更深刻体会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的“苏州过后无艇搭”,坦言参与大湾区建设是香港的“最后机会”,如果香港自己不把握,广东省市亦不会坐等,故大家必须抓机遇。
廖长江认为,在规划出台后,大家应尽量配合沟通,发挥协同效应。他续说,大湾区的成功取决于大家有无大局意识,“做大个饼”,也不能斤斤计较,要有共融发展,不要恶性竞争。
周浩鼎:港需借镜深配套支援
民建联议员周浩鼎表示得着很多,看到国家的创科发展一日千里。他又特别提到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该地提供了所有配套,由资金和配对生产,都有帮忙连线,是真正的配套支援,认为这点值得香港参考,而香港亦须思考如何与内地合作,以发挥培养初创企业的更大效益。再加上是次看到“空中的士”、散裂中子源基地等,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将可为年轻人提供大量机会。
田北辰:最好半年会面一次
“实政圆桌”议员田北辰也认为,是次行程十分正面,谈了很多实际事务。他形容,大湾区“长做长有”,期望可与内地政府定期会面,最好半年一次,让香港议员可以向内地领导提出问题,做好相关跟进工作。
除了众多建制派议员对此行赞口不绝,非建制派议员也表示要多了解大湾区。“专业议政”莫乃光说,他们透过是次访问,看到大湾区各方面近年的改变,特别是政策、人才规划和创科发展,作为香港立法会议员,有需要了解有关情况,并敦促特区政府以政策作出回应。
他认为,香港的法治、专业服务等都有其优势,香港须维持“一国两制”的特色,才能贡献大湾区发展。
民主党胡志伟坦言,随着大湾区的迅速发展,香港社会亦不能回避当中的竞争,要多了解大湾区的发展。他并指出,很多城市都着眼于吸引人才,特区政府也要思考自己的人才政策,并保持香港优势,令国际投资者视香港为到大湾区发展的第一选择,再辐射至整个大湾区。
民建联葛珮帆表示,对民主派反应正面感到欣慰,希望他们未来持更开放态度,多到内地考察,不要再“逢中必反”。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