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办主任王志民昨日应邀到立法会出席午宴,其间作了约二十分钟的讲话。这篇讲话堪称是对立法会功能与角色的深刻阐述,蕴含重要的政治意义,值得各界高度重视。他不仅以三种“政权力量”去形容立法会的角色与定位,同时明确指出“‘爱国爱港、民主监督、理性务实、和衷共济’应该也必将成为香港特区政府立法会文化的核心价值。”这是中央驻港主要官员首次提及立法会的“文化核心价值”,也是首次明确将“爱国爱港”的原则立场和态度作为立法会的价值体现。未来立法会能否努力朝着这一核心价值方向发展,值得期待。
立法会并非首次邀请中联办主任出席午宴,五年前张晓明主任就已经出席过一次。这本是良好的互动,却因一些“泛民”的刻意之举,以及其后发生的“佔中”等一系列政治问题影响,本应正常的互访,要等到昨天再得以继续。显而易见的是,不论是大多数议员,还是普通香港市民,都高度欢迎这种有效增进沟通、增强互信的活动。
王主任显然是带着满满的诚意而来的,他从立法会议员考察大湾区行程取得良好效果讲起。例如他表示,通过考察大湾区之举,相信越来越多的议员朋友一定会把“主流民意、主流共识”变成更多的实际行动来,很期待“跨板块”议员同心同行、交流考察陆续有来;而中联办也很愿意继续积极主动配合,共同为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大局,解决更多问题做更多的实事好事,给香港市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此之后,他逐步提出立法会所应要有的使命与作用。
立会是三种“政权力量”的体现
当中有一些以往没有听过的新提法。例如,他指出立法会本身具有三种角色。第一,依法维护特区宪制秩序的重要“政权力量”;第二,促进和监督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共同造福香港市民的重要“政权力量”;第三,弘扬爱国爱港精神,促进香港共担歷史责任、共享发展荣光的重要“政权力量”。这一表述,实际上是将立法会的三种使命与作用,通过高度的政治概括以通俗的方式予以表达出来。
三种“政权力量”的角色,实际上就代表三种任务,也是三种要求。第一层就是要坚定地去维护宪法与基本法所确立的香港特区宪制秩序,对一切威胁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言行说“不”,也必须对一切形式的分裂行为採取必要的遏制措施;第二层就是要积极配合特区政府的依法施政,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政治对抗为纲”的议事风格,既要高效有力,也要积极发挥监察的角色,更要为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大局而发挥作用;第三层则更为宏大,香港特区的立法会,不可能只光看着香港自己内部的事,还有比这些内部事务更为远大的目标,就是为民族的復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三层意思,可以说是中央政府对立法会功能与角色的定位,也是现有宪制秩序下立法会所必须遵从的制度原则。这并非“新”的要求,而是回归至今所应当做到却没有做到的“本分”。实际上,每一位立法会议员就任时都要进行宣誓效忠特区、拥护基本法,而基本法内的有关规定,正正是上述三个“政权力量”表述的法律体现方式。王志民不过是将立法会应有的角色予以“正本清源”。
不仅如此,他并进一步指出,什么才是应有的议员行为表现:“客观表达社会各界诉求”、“理性监督又支持促进政府有效施政”。他还有这么一句话:“中央也殷切期待并相信,‘爱国爱港、民主监督、理性务实、和衷共济’应该也必将成为香港特区政府立法会文化的核心价值。”
“爱国爱港”理应是核心价值
香港特区立法会并不是一个“独立王国”,必须遵循宪法与基本法所确立的原则。但回归二十多年来,不可否认的是,有些议员站在与中央对着干的立场,甚至公然不认同“爱国”立场,有的还以各种方式进行破坏国家发展、勾连外国势力的举动。这些显然都不应该是特区立法会议员应有的言行体现。立法会议员就必须“爱国爱港”,立法会就应当有这样的“核心价值”。今后应当大力也无需忌讳去宣扬这种态度。
实际上,包括议员在内的所有特区公职人员,都是“一国两制”下治国理政的特殊重要力量,都是特区政权机关的重要成员,都属于建制人士,因此也没有理由不去“共担民族復兴的歷史责任”,也没有理由不能“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王志民主任昨日在演讲期间,举了许多例子,指出立法会议员过去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他们“点赞”,也表达了高度的敬意和感谢之情。最后他更主动向议员发出“再聚西环”、“再叙友情”的邀请。应当说,王志民主任昨日是带着“诚意”而去,也带着重要的论述而去,没有理由得不到立法会全体议员的积极回应。市民也高度期待,立法会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在日后的立法会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来源:大公网 作者:李继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