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众志”的所谓转型,外界有不少评论,包括立场亲反对派的学者、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亦指“众志”的做法是“走回头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走向解散,他同时指出最重要的是视乎“众志”有没有“后着”,例如会否继续以胜出立法会补选的“区诺轩模式”运作下去云云。蔡子强的评论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却触动了“众志”脆弱而敏感的神经。
“众志”前主席兼“电玩专家”罗冠聪随即在网上发帖,点名反问蔡子强:“何谓『走回头路』?『众志』由创党开始已经是剑指议席的组织,客观上这次的转型是新路线,没有旧路可循。烦请解释。”在罗冠聪的开火之下,大批游手好闲的“众志”支持者,随即在网上炮轰、谩骂蔡子强,不少更是人身攻击。蔡子强多年为反对派摇旗回护,现在因为一句真心评论,就被“众志”“猪肚反转”,实在令人唏嘘不已。为什么蔡子强的评论引来“众志”如此激烈反应,甚至要鸣鼓而攻之?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崩口人忌崩口碗。“众志”的所谓“转型”,说穿了就是“愈玩愈缩”。本来组党是为了参政,为了取得议席,成为反对派的龙头,黄之锋结束“学民思潮”,将原班人马成立“众志”,目的就是如此。现在又要重返街头,搞什么“民间社会”,主要原因是因为其“自决”路线自绝议会之路,令“众志”不可能再参选立法会以至区议会选举,没有议席的政党不但没有政治力量,而且没有资源,树倒猢狲散,要转型实在是迫不得已。所谓“民间社会路线”不过是告诉外界,“众志”仍会继续运作而已。然而,蔡子强却不识趣,“踢爆”“众志”没有前途,自然令黄之锋一班面子大过天的小政客怒不可遏,要向他还以颜色。
二是蔡子强自作聪明地指“众志”应以胜出立法会补选的“区诺轩模式”运作下去。“众志”自知其组织没有前途,于是开始“化整为零”,将大批核心退党并转投其他政治组织,目的是让他们与“众志”切割,继而利用其他“牌头”参选,以避过DQ,又或是改为支持其他“理念相同”人如区诺轩参选,这些就是所谓“区诺轩模式”。但谁都知道这只是一种掩眼法,可以除去其政党背景,却除不去其以往言行,但“众志”此举却是唯一可生存下去的办法,当中的关键是要“骗”过选举主任。但现在蔡子强却“踢爆”“众志”是要“借尸还魂”,即是说其支持的人或已退党的核心,其实都是“众志”中人,与其理念是如出一辙。这样,选举主任就有理据将这些人DQ,而蔡子强的“分析”随时成为其中一个佐证。
蔡子强犹如“现代版杨修”,自然惹来“众志”不满。然而,“众志”弄至今日田地是自作自受,到现在还要诿过他人,这样的政党怎可能有前途可言?
来源:香港文汇报 作者:郭中行 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