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越是临近通过议案,反对派越是搞破坏,误导性言论越多,甚至企图阻挠草案,要一反到底。“一地两检”条例草案已经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审议和讨论,不应该任由反对派捣乱,无休止地辩论下去,落实“一地两检”分秒必争,绝不可予乱港分子任何可乘之机。
反对派靠吓抹黑“一地两检”
“一地两检”辩论期间,反对派提出了很多意见及修订案,虽然有部分具有一定意义,但大部分极不正常。恢复二读审议草案,13名反对派议员共提出75项修正案,多数修正案毫无价值,个别甚至可以用“荒谬”来形容。例如陈志全竟提出罚则,包括内地人员一旦进入“内地口岸区”以外的任何地方,可判罚1,000万元及监禁30年,令人匪夷所思。由此可见,反对派的伎俩就是拖延时间,令草案无法在7月休会前通过。
所幸,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作出裁决,表明任何修正案若不符合或偏离“一地两检”的《合作安排》,便超出条例草案的涵盖范围,有关修正案会改变草案的基本原则及主题,并不合乎规程。梁君彦批准其中涉及条例的生效和失效日期、引入罪行条文等24项修正案,其余51项则不获批。对此,笔者深表赞同。
事实上,“一地两检”条例草案只有8项条文,并不复杂,就算有个别争议之处,议会有充足时间讨论,反对派完全可以有效利用会议时间发表意见。但是,反对派辜负主席的善意,不花心思在如何完善“一地两检”方案,反而挖空心思拉布,阻碍辩论,根本是与民为敌,让人非常失望。
反对派出于政治目的,逆民意而动,百般阻挠“一地两检”本地立法,其翻来覆去所强调的歪理无非三点:一、认为西九龙站“内地口岸区”实行内地法律是“割地”;二、认为“一地两检”不符合基本法第18条,也不符合宪法;三、反覆强调香港大律师公会发出的所谓法律意见,企图偷换概念,混淆是非,并用“吓”字诀,造谣播恐,企图误导民意摇摆乃至翻盘。
反对派的歪理邪说站不住脚
反对派是非不分,为反而反,市民看得很清楚。支持“一地两检”条例通过乃民心所向,歪理站不住脚。
笔者有以下观点需要表明:首先,在“一国两制”前提下,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已清楚列明于基本法内,完全不存在“割地”之说。
其次,“一地两检”安排不违反基本法第18条。若在西九龙总站“内地口岸区”实施全国性法律,实施的范围将只限于“内地口岸区”,实施主体是内地有关机构,适用对象是处于“内地口岸区”的高铁乘客,与基本法毫无抵触。更何况,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的“一地两检”《合作安排》决议案对此已经明确说明且作全面考虑,西九龙总站“内地口岸区”将被视为“内地范围”,“一地两检”完全符合基本法和宪法。
最后,反对派在阻碍“一地两检”本地立法,不断强调大律师公会的所谓法律意见。事实上,大律师公会并非司法机构,没有基本法解释权,该公会25名执委,没人有中国的执业律师资格,又对宪法缺乏专业认知,有什么资格对“一地两检”进行法律挑战呢?
“一地两检”立法不能再拖
高铁要在今年9月开通,确保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一地两检”必须在7月立法会本年度会期完结前通过,时间十分紧迫。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作出36小时辩论限制的决定,就是希望议员善用时间,务实理性完成辩论、表决,让市民能够如期享受到高效便捷的通关和交通服务。
反对派的种种行为,暴露其不是真诚为香港市民服务,不愿为香港发展搭桥铺路,相反反对派还想把香港的前路堵死,千方百计阻碍香港发展,令人怀疑他们居心何在。
高铁是庞大的基建工程,有不同意见很正常,只要实事求是,不搞拉布,有足够时间解决问题,完成辩论和表决。笔者希望议会在“一地两检”本地立法的最后关头回归理性,以香港整体利益为依归,将细节尽善尽美,确保高铁如期通车,加快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才是真正为香港、为市民作贡献,才真正履行议员应尽的职责。
文 | 何君尧 立法会议员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