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恢复“一地两检”草案的二读辩论。立法会主席梁君彦预告以36个小时审议“一地两检”草案,既为议员提供了充足的辩论时间,亦确保草案可如期表决,以免延误高铁通车,是合情合理的做法。然而,反对派至今仍在不断拉布浪费时间,重复所谓“一地两检”违宪等假议题,不但阻住地球转,更是倒香港米。事实上,反对派“一地两检”拉布根本是无权无理无民意支持。法庭的判决明确表明议员有审议法案权,但却无拉布权,说明反对派的拉布并没有法律依据,主席完全有权进行剪布。高铁即将通车,“一地两检”是当前最好的安排,并没有替代方案,反对派以拉布企图推翻“一地两检”,在道理上完全说不过去。现时支持“一地两检”的主流民意十分清晰,反对派如果继续置民意于不顾,一味政治心魔作祟“盲反”,必定会输得一败涂地。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决定限两星期36个小时会议内完成“一地两检”余下立法程序,安排惹来反对派的批评,认为议员没有足够时间发言,“令立法会变为立场表述而非讨论”云云。反对派的批评完全是贼喊捉贼,他们在“一地两检”的审议上,从来都是立场表述行先,政治挂帅,而不是理性讨论问题,他们更在审议时不断拉布浪费时间。反对派一边无谓拉布,一边又抱怨讨论时间不够,完全是自打嘴巴。如果反对派是有心讨论认真议事,36个小时绝对足够他们发言。
反对派嫌搞事时间不够
其实,“一地两检”条例经过草案委员会3个月的审议,共召开21次会议,举行了18个小时的公听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不同意见。反对派在几个月的审议期间,已经有充足的时间去表达意见和立场,根本不需要在最后阶段才争取发言。然而,反对派在“一地两检”草案审议时,并没有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也没有展开有意义的辩论,反而一味将一项民生交通安排,变成政治议题,诉诸各种阴谋论,纠缠技术枝节重复提问,更在最后一次会议上提出数十项偏离主旨的修正案,部分议员更犹如“烂仔”般在会上叫嚣谩骂,冲击委员会主席,企图拖延审议表决工作。请问这样的表现又何来认真审议草案?反对派这样有破坏无建设的态度,就算给他们360个小时辩论,都只会变成一场闹剧而已。反对派现在抱怨的不是讨论时间不够,而是搞事时间不够而已。
梁君彦主席在表决上的安排,已经平衡了议员的发言以及“一地两检”表决的急切性,如果反对派议员认为时间紧迫,就应该抓紧时间、言简意赅地发言,而不是继续拉布拖延会议。反对派直到最后时刻还在拉布,反映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建设性意见,纯粹是为反而反。
对于反对派议员的拉布行为,主席理应果断剪布,阻止他们拖延会议进行。首先,立法会议员根本没有所谓拉布权,法庭之前就立法会拉布的判决已经明确指出,议员的责任就是审议及通过草案,没有权利拉布,说明反对派根本无权拉布,他们不过是钻了制度的空子,通过大量冗长、无意义的发言来拖延会议进行。因此,主席为辩论设定时限,防止反对派议员无止境地拉布,做法恰当,这既是主席的权力,也是主席的职责。
“盲反”必招民意惩处
反对派议员纠缠所谓法律争议,根本是一个假议题。在西九高铁站设立内地口岸区不会改变特区的行政区域范围,也不会削弱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早前已批准香港实行“一地两检”安排,为“一地两检”奠下了稳固的法律基础。“一地两检”不但在法律上没有问题,更是香港高度自治以及“一国两制”不断深化的体现。因此,所谓法律问题只是反对派拖延的借口,他们阻碍“一地两检”通过,不过是排拒两地合作的心魔作祟,对于任何有利两地合作的法案和拨款,一概采取非理性的阻挠态度,甚至当高铁即将完工之际,还要节外生枝,企图推翻“一地两检”,根本不是为了香港利益着想,而是出于政治心魔,自然不可能得到市民支持。
日前一项民调发现,66%受访者同意在西九龙高铁站实施“一地两检”最方便和快捷,63%赞成“一地两检”方案。民调结果一直相当稳定,显示主流民意认同“一地两检”。在香港这样一个多元化社会,一个得到近7成支持的方案,已反映主流民意的支持和认同。反对派如果重视民意,理应以民意及香港利益为依归,改弦易辙支持方案。他们至今还在执迷不悟地拉布,罔顾主流民意,不理高铁通车的迫切性,“盲反”“一地两检”,这是公然与香港市民对立,必定会受到民意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