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网消息:香港《文汇报》讯 本地研究生人数近年维持较低水平,内地研究生人数则持续增长,有关现象最近又再引来一群“牛鬼蛇神”借题发挥,包括“学独联”代表陈家驹又旧调重弹,将其演绎为“内地生抢资源”。多次就校园政治事件发表“高见”的中大社会学系讲师黎明近日撰文反驳有关说法,称政府与大学政策才是问题根源,结果又引来“时事评论员”林忌在内多名“独”人不满,惹起骂战。
教局资料证无“抢资源”
根据教育局资料显示,在2016/17学年本港大学共接获2,020宗由本地生提交入读教资会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申请,最终有579人入读课程,相当本地申请宗数的28.6%。
至于非本地生提交入读教资会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申请共有14,433宗,最终入读有1,988人,相当于非本地申请宗数的13.8%。上述数字反映港生获取录修读教资会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机会比非本地学生高逾一倍。
由此可见,港生若有心报读研究院研究课程,取录机会肯定较非本地生高,但申请人数始终持续低迷。
教育局曾经指出,本地毕业生是否升读研究院课程受多项因素影响,包括当时市场的就业机会、学生本身的职业志向,及教学、研究范畴的前景等。
再者,选择修读研究院研究课程的本地学生中,不少人选择负笈海外,以体验在不同的文化和环境下从事研究工作。
黎明日前以题为《本地研究生修读比例下降,究竟应该谴责的是谁》在facebook撰文,首先引述“学生独立联盟”的陈家驹早前曾就有关议题发表意见,宣称是“政府把原本可以给本地研究生的资源给了内地生,而内地生抢走了本地生的资源”。
前景“惨淡” 港生少读研究学位
黎明在文中否定有关解读,认为港生比例下降主因在于本港修读研究学位的前景“惨淡”,本港学生较少选择此路,即使修读都倾向选择在海外。
她称各大学均依靠招徕大量内地生以达到“争取更多政府资助”及“增加账面生源‘国际化‘’度”两个目的,是故落力吸纳内地生源。
她总结有关问题在于政府和大学的政策取向,并谓“以阴谋论的角度认为这单纯是中央输出人口来换血或者视对方为侵占香港资源”的想法,是对本港社会状况不了解。
触动“独派”神经被“挑机”
上述说法触动了包括自称是“时事评论员”林忌在内的一众“独派”神经,各人随即拉队到黎明facebook“挑机”,宣称本地研究生修读比例下降是实行所谓“国家政治任务”的结果,以求达到“换血”目的云云,而当被问到这些“理论”证据何在时,林忌竟“大条道理”称:“你难道以为政治是要用法庭的刑事标准?”强词夺理得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