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香港中联办推动两地科教交流 硕果累累

2018-09-09 18:32:0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图:中联办十分关心香港青少年的发展,图为王志民主任在今年四月开放日接待青少年

    《大公报》报道,中联办今日再次举办开放日。香港回归21年来,中联办对促进两地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在推动两地科教合作方面牵线搭桥,硕果累累。国家最近出台的为香港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提供便利的政策措施,以及在解决国家科研项目资金不能过境香港的问题上,都有中联办的积极推动和参与。青少年是香港的未来,中联办亦一直支持特区政府和香港青少年同心同行,并全力推动香港青少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在内地学习、实习和工作的机遇。

  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7月1日在香港主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时表示,中央有关部门会积极研究出台便利港人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的具体措施。此后,一系列便利港人内地发展的举措不断发布,例如港人在内地工作毋须申办就业许可、合资格港人可申请内地居住证等;为了这些惠港举措的实施,中联办做了大量推进工作。

  针对香港学者反映最多、最强烈的关於国家科研项目资金不能过境香港的“老大难”问题,中联办深入大学实验室调研,走访院士教授听取意见,多次召开座谈会,鼓励在港两院院士积极向国家和特区政府建言献策。习主席收到24名香港两院院士联名信后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中联办配合国家科技部及中央有关部门落实指示要求,最终解决有关问题,从而推动香港更好地参与国家科技强国建设。

助两地建700多对姊妹校

  中联办亦切实履行职责,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例如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在珠海成立,该校为全国首家内地与香港合办的大学。2014年4月,国家教育部亦正式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很多香港学生和教师亦愿意到内地参观、交流和学习,中联办亦予以积极推动,协助两地建立“姊妹学校”700多对。

王志民转达习主席对港青关怀

  中联办一直关心香港青少年的发展。农历新年时,中联办主任王志民转交习主席给香港“少年警讯”成员的回信,并转达习主席对香港青少年的关心和问候。他叮嘱“少年警讯”成员“不辜负习近平主席的期望,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服务香港、报效祖国”。今年三月两会期间,王志民在北京出席了“国家发展战略与香港青年机遇”座谈会,表达了中联办与香港青少年同心同行的愿望。

高铁便利姊妹学校往来 学界热盼

#FormatImgID_1#

  图:西门英才中学与姊妹学校一同上课

  高铁开通将进一步促进姊妹学校交流!随着2004年政府推行姊妹学校计划,中联办穿针引线,香港和内地学校的交流愈趋紧密,参与学校截至今年已近700间。要带着大批学生到访内地的姊妹学校,交通成为不少学校最烦恼的问题。创知中学近年与贵州、浙江的学校结盟,校长黄晶榕坦言,过往主要乘搭飞机往返,但因人数众多,又要预早到机场,花费时间长,学生更要分散。他称,高铁通车后可到达40多个站点,为学校提供既悭钱又安全的交通方式,已计划乘搭,并预期通车后将鼓励更多学校参与计划。\大公报记者 赵凯莹

  位於旺角的创知中学(前身为劳工子弟中学)早前与贵州贵阳第十八中学,以及浙江台州椒江第五中学等结为姊妹学校,每年均举办不同的交流活动,两校学生一同上课,又互加微信,建立朋友圈,互相交流、回访、家访,渐渐把文化及人心距离拉近,学生亦颇有得着。

搭机要分开坐管理麻烦

  创知中学校长黄晶榕称,两校学生经常到对方学校参观交流,以往以飞机为主要交通工具,却遇到不少麻烦。“我们每次会带20至30个学生出发,但搭飞机要提早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花费的时间其实好长,有时更无法安排座位,要分开坐,管理上较麻烦。”

  谈到高铁香港段将於9月23日通车,黄校长坦言非常期待,因为可以为学校提供更悭钱又安全的选择。“其实高铁同飞机的时间不会差太远,仲可以去40几个站点,还可以悭好多钱,加上坐高铁,学生可以有倾有讲,其实交流得更好。”

  位於元朗的路德会西门英才中学校长简加言亦有同感,“以往我们搭直通车为主,但上上落落过关,要组织学生有难度;高铁又快、又便宜、又安全,我们绝对会搭。”她透露,学校正研究乘搭高铁到访姊妹学校的可能性,高铁通车后,会先安排教师试搭,再规划路线。

  沙田曾璧山中学与内地七间中学结盟,校长何沛胜说,港珠澳大桥及高铁通车后,一定有助姊妹学校的交流活动,尤其是长江以南的中短途姊妹学校交流活动,高铁可能比飞机更方便。

倡设监管制度优化计划

  除了交通问题,黄晶榕亦就姊妹校计划提出改善建议,“我发现有些学校申请了钱,办一、两次旅行就算,无一个持续、深入的交流,令计划沦为旅游性质。”他指出,计划是希望内地及香港学校透过互相到对方学校进行观课、家访等活动,从而对两地文化加深认识,而非单向地香港学校去一次内地就完事,他认为政府目前欠缺监管制度,令部分学校申请津贴后,变相去旅行。

  黄晶榕又希望政府就计划加强宣传,“好多做得出色的学校可以分享经验,让其他学校参考;尤其一些刚起步的学校,可能不知道要如何开始,令他们却步,成功例子正正是一个鼓励。”

姊妹校获津贴15万 本学年起恒常化

  教育局自2004年开始推行姊妹学校计划,为两地学校提供交流平台,透过交流与合作,扩大学校网络,增强了解与沟通,加深认识两地文化,共同提升教育质素。

  教育局於2015/16至2017/18学年,推行为期三年的“促进香港与内地姊妹学校交流试办计划”,为与内地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的公营及直资学校,提供财政及专业支援,并由2018/19学年起,将试办计划恒常化,并每年为学校提供15万元津贴。根据局方资料,截至今年三月,已有约640间香港学校透过教育局协调,与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浙江及福建的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

教界倡多组大湾区考察团

  在大公报编辑部与中联办教科部联合主办的主题座谈会上,逾20名教育界代表广泛探讨大湾区教育机遇

  《大公报》早前与中联办教科部合办“大湾区发展与香港教育机遇”座谈会,多名教育界出席者就提升姊妹学校计划建言献策。他们建议,除了学校相互缔结姊妹校,还可透过让学生入住结对的家庭,将交流拓展至生活层面;亦有中学校长指出,现时政府提供的15万元津贴不足够,认为应为成效显着的学校提供额外拨款,提高学校推动计划的诱因。

  陈树渠纪念中学校长、香港直资学校议会主席招祥麒提出,两地姊妹学校交流可以深化,包括扩大合作方式,非单对单,而是三校、四校联盟。

  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校长、香港教师会常务理事邱少雄认为,现时政府提供每年15万元的津贴并不足够,希望政府能为成效较好的学校,提供额外拨款,让学校积极参与并推动计划。

  香港学生辅助会小学副校长、香港副校长会主席李嘉涛提出,恰逢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可研究组织师生到大湾区考察,令学校活动范围不局限於两地姊妹学校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