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尧:香港的自由和法治不容肆意抹黑
2018-12-19 01:30:21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退休前曾经发表“法治乌云论”的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包致金(Kemal Bokhary),日前在出席活动时再次放言声称,香港民主进程停滞,威胁“一国两制”,又说全国人大常委会“没有主动释法的权力”、释法会为法治带来“长期伤害”等等,公然提出涉嫌与法官操守不符的主张,引起舆论谴责。
包致金的言论既有悖于事实,又欠缺公允,暴露出了他的不良居心。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是香港司法体制的一部分,人大随时都有权力释法,而且可以在不同情况下释法。笔者认为,作为终审法院法官,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发表看法的时候要依据事实基础,否则会辜负每一个努力为香港作出贡献的人。
人大释法更好维护香港法治
香港连续24年被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列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加拿大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亦有类似结论。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香港健全的法律制度,以上足以证明香港的开放和自由,说明了香港法治精神屹立不倒。
宪法和基本法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宪制基础。宪法第六十七条订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包括“解释法律”;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明文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对基本法的解释权,这些都清楚说明了人大释法是香港法治的固有组成部分。按照基本法,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可归结6种情况,分别包括:有案可以解释、没有案都可以解释、在特区政府要求下、特区政府没有要求、终审法院判决之前以及终审法院判决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绝对可以按需要,主动提出释法。
回归以来5次释法,不仅没有影响香港的法治,反而是厘清了香港司法实践中的不明朗因素,有效维护了香港的法治以及繁荣稳定。包致金所说的明显与事实不符。不仅如此,将人大释法和香港法治对立起来,是对“一国两制”下香港法律制度的恶意扭曲,这种蓄意误导舆论的作为,才是对香港法治的真正破坏。
包致金言论欠缺公允
笔者认为,包致金要分清自由与法治的界限。作为终审法院法官,发表看法不依据事实基础,一旦提出立场偏颇、损及香港法治基础的言论,不仅会破坏法官保持政治中立的传统,而且对市民产生严重误导,对社会造成有害的后果。
当前,香港的法治不断巩固提升的同时,亦遭遇诸多挑战,但绝非如包致金所言,恰恰相反,近年来香港发生的一些社会乱象,例如 “占中”、“旺角暴乱”等,破坏社会秩序,令香港愈趋分化;一些激进“本土”势力的猖獗,甚至一些反对派违法乱港的行为,这些才是挑战香港法治的真正因素。如果真像包致金所言,我们岂不是要纵容这些违法行为,任由激进“本土”势力打着“民主”的旗号祸国乱港?
23条立法不能一拖再拖
可见这些激进“本土”势力是阻碍香港法治进步完善,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之所以他们如此肆无忌惮,原因就在于基本法第23条至今未落实,这造成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明显漏洞,笔者认为,特区政府必须尽快堵塞国家安全漏洞,否则一拖再拖,其中形成的漏洞越大,落实基本法第23条的困难也越大。
笔者曾经撰文表示,如今是23条立法的“黄金期”,立法会秩序改善,建制派占据优势,特区政府现时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特别是建制派力量和一些中间力量,就能够推动基本法第23条立法工作的开展。在时间上也具备优势,政府可为立法设具体的时间表,考虑在明年2月启动工作,便会有9至10个月时间完成立法。如果犹豫不决,便“苏州过后无艇搭”,香港切勿错失自行立法之良机。
作者:何君尧 立法会议员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