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低头族”们发起亲情倡议:放下手机多陪爸妈说说话
2016-02-06 12:40:28 信息来源:大庆网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东北网2月6日讯 智能手机普及,玩游戏、刷微博、聊微信,让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可是,我们却因为全身心地置身于手机的精彩世界,而忘了我们身边的人需要聆听、关怀、陪伴,一而再、再而三地冷落亲情,伤了亲人的心。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样的回家过年,又让父母情何以堪?正如很多人感慨的,“手机连通了世界,但阻隔了亲情”。
很多老人感慨“被忽视”
又要过年了,家住远望小区的张淑平阿姨,早早把年货准备齐了,就等着儿子一家回家过年了。
张阿姨对记者说:“去年过节,儿子一家在我这里一共待了不到4天,除了去外面和朋友打牌喝酒,就是玩电脑、玩手机……不管什么时候,总是不停地翻手机、发微信,我们本想和他好好说说话,可没说几句,那边微信就响了,他又拿起手机捅咕起来……那手机比他亲爹亲妈都亲。”老人的话语里,充满了一个母亲的爱和失落。
采访中,有类似经历的父母很多,他们一年到头就盼着儿女能多回来几趟,可儿女们回来后,都手捧手机,和老人的沟通交流明显减少。
一道计算题曾在网上流传:假如父母再活30年,自己平均每年回家5天,减去外出应酬、睡觉等时间,每年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的大概只有约24小时, 30年才不到一个月。这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父母即将老去,陪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少,再不抓紧,就没多少机会了。
春节,正是因为万家团聚才显得有温情、有意义,再远的游子都会千辛万苦赶回来。可如果人回来了,心没回来,那就失去了团圆的意义。
一位老人曾对记者说,不指望孩子们放假回来做事,只希望能多陪陪他们,多和他们说说话。
儿子悔恨以前关怀少
这几天,看到微信里初中同学群里正热闹地讨论春节聚会的事情,刘东一直关注着,但他并没有参与讨论,其实,他也想见见老同学们,但今年决定不去参加各种聚会了,今年过年他要好好陪陪爸妈,和他们二老多说说话、聊聊天。
36岁的刘东在大庆工作,老家在我省北安市,由于平时工作忙,一般一年也就能回家两次,国庆节和春节。
去年春节,刘东除夕那天从大庆出发,下午才到北安老家,初六一早就返回大庆,在家只待了5整天,可这5天里,只有除夕下午和初一是在家陪父母的,从初二到初四,每天都在亲友家度过或参加各种同学聚会。
刘东说,即使在家,他除了吃饭、睡觉、看电视,基本就在玩手机游戏或者用手机上网看新闻,和同学、同事聊天,父母刚和他说两句话,他就把手机拿起来了……
“身边的人,也基本都是这样过的。”刘东此前觉得像他这样很正常,可今年1月初,父亲突发脑梗住院,病情比较重,经过抢救,病情得到控制,住了一个月院后回家做康复治疗。由于患病,父亲的语言和行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很简单的一句话,父亲都很难说清。以前,他总觉得和父母有的是时间说话,父亲的情况让他觉得,自己之前忽略了父母……
“我是家里的独子,我不在家的日子,他们很惦念我,一心盼着我能回家陪陪他们。”刘东说,为了不再让爸妈失望,他决定今年过年回家一定放下手机,也抛开各种聚会,帮母亲做年夜饭,在家好好陪陪他们。
本网倡议放下手机过大年
据说,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近乎痴迷的手机控、低头族们,平均每6.5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如果按普通人每天清醒16个小时计算的话,这些人一天要看手机大约150次。
你确信,在千辛万苦买到车票,千里迢迢赶回家乡,还要在这有限的7天假期里,把时间花在看1050次的手机上?时间都去哪儿了?都看手机了!
还记得你自己的童年回忆吗?新年里,满心欢喜地穿上爸妈新买的衣裳,期待大年夜热气腾腾的饺子和绚烂的烟花,害羞地接过亲戚给的大红包,内心却迫不及待地想打开看看里面到底装了多少钱……
那时,我们的爸妈不会一边吃着团圆饭,一边忙着拍照片发朋友圈,不会分分钟死盯着手机连上厕所都带着,唯恐错过了抢红包,不会在电视里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拿起手机搜搜搜、买买买……
春节将近,本网向“低头族”们发起倡议,今年春节我们不妨放下手机,安安心心地陪家人吃顿年夜饭、唠唠嗑,大家坐在一起看看春晚,用心陪家人过个愉快的年!
为什么我们享受了有人陪伴的新年,却要让我们的爸妈和孩子忍受另一种分离。年的意义在于用心的陪伴,与其在网络上刷着虚幻的存在感,不如陪父母说说话,陪孩子好好玩。对亲人们而言,不被手机绑架的你才是最真实的存在,不被手机绑架的年才是真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