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听“鱼把头”李志讲赚钱道儿 看他如何年赚近百万元

2016-02-19 19:36:15 信息来源:大庆网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东北网2月14日讯 在大同“渔界”,论资排辈的话,李志算一个:虽才43岁,但论从业时间,已经鼓捣鱼20多年;论收入,每年近百万元揣进兜,就连给他干活的工人,每人每年都能赚五六万元。

  乍看李志,给人“五大三粗”的感觉,但一唠嗑,却是另一番认识。此人头脑灵活,想法很多,用“粗中有细”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到双榆树乡沙家窑村青年屯,要找李志家很容易,就在村头,依水而居,紧邻拉海泡。还有个显著标志,就是门前放着的渔船,看看那数量、那个头儿,不难想象它们在水中驰骋的景象。

  “守着拉海泡,哪有不整鱼的。我20多岁时就打鱼,自己下挂子,除了吃,也卖不啥钱。”那时候的李志,是小打小闹式的,为的是对付点儿零花钱。

  真正开始从事渔业,是在2004年。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虽然那年头儿的青年屯很多人捞鱼,但从中看到商机的为数不多,李志是其中一个。

  那一年,李志东挪西借又贷款,凑了20多万元,买了上千米长的大网,开始了半机械化的捞鱼生涯。

  “鸟枪换炮”的效果立竿见影,鱼量大大增加了。

  鱼多了,销路怎么打开?李志开始东奔西走,肇源、长春、哈尔滨,哪都去,四处推销。“我们屯子三面环水,有20多万亩水面,水是嫩江水,鱼是野生鱼,有鲫鱼、鲤鱼、草根等10多个品种,嘎嘎好吃……”东西好,不愁卖,一段时间后,很多鱼商慕名而来,李志的收入从一年几万元升到一年几十万元,一路水涨船高。

  “我领人在泡里捞鱼,鱼商就在岸上等着,够个头儿的当时就卖了。”李志的鱼买卖越做越大,不光外地买鱼的找他,就连本地卖鱼的也找他,销路带动生产,渔业公司、合作社应运而生。

  鲜鱼销售渠道打开后,李志又在小鱼小虾身上动起了脑筋。不够分量的鱼虾怎么处理?晒成干,做成鱼饲料。别小看这些“虾兵蟹将”,可是狐貉的好食料。如今,每年销售百万吨,卖到山东、湖南等地,非常抢手。

  卖啥吆喝啥,干啥琢磨啥。这些年,李志在如何念好“鱼经”上下了不少功夫。

  这不,除了在泡子里捞鱼,他还养起了鱼。其实,他养鱼跟一般意义上的养鱼不太一样,人家是撒鱼苗喂养,可李志的不是,他鱼池里的鱼,都是从泡子里打上来的。

  为啥这么干?“打鱼的旺季,价格不一定都好。我修了仨鱼池,鱼价不好时,存上,养上几个月,价格好了再卖。要不然啊,鱼打上来了,赔钱都得卖,‘货到地头死啊’,现在咱们错季销售,啥时价好啥时卖。”在应对市场行情波动上,李志有自己的招法。

  打鱼是季节性的,每年从4月开泡到11月封泡的几个月。这期间,李志并不只在拉海泡忙活,收完“自家地”后,就带着人和网外出“打工”了。

  经过多年折腾,不仅拉海泡的野生鱼名气渐大,李志的双赫渔业公司也是“窗户纸糊在外”名声远播。打鱼是个技术活儿,一网下去,鱼多鱼少,不仅仅靠运气。

  这几年,每到捕鱼季,绥化、北安、长春、内蒙古等地的一些渔场,纷纷致电李志,让他去帮忙。

  这是一笔多大的收入?按照李志说的正常价,打一斤鱼,他能得到3毛钱的劳务费。前年,李志在长春打的一网,创下了自己的历史纪录:80万斤。算算,这一网,李志拿到的工钱是24万元。

  李志说,那一网算是冒高的,正常情况下,一网二三十万斤。“3条大网,20多条船,20个人,一年光雇车费用就得20多万,不挣点儿钱,不白折腾了吗。”他用这组数据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李志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应对价格波动,如何走得更远上,用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开辟了一条路,圆了创业梦。值得点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