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风雪中大桥的“脊梁”

2016-02-22 12:55:08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木兰大桥指挥部负责人马歆瑞十分感慨地说:“如果把地方政府和沿线群众的支持看成木兰大桥的第一层‘路基’,那么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奉献就是大桥的‘钢筋、沙子和混凝土’。”这里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不少人来自陕西、浙江和北京,离家上千公里,七八个月不能与妻儿父母团聚;木兰县距离哈尔滨只有百公里,不少家在哈尔滨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多是三五个月才能回一趟家。他们和一线的工人一样奋战在一起,甘心做大桥的铺路石,也正是有了无数这样的“石子”才架起了木兰大桥的钢筋铁骨。

  为建大桥失娇儿

  孙涛是大桥建设者的一名普通技术人员,家在镇江,到建桥基地的时候,儿子才两三个月大,由妻子一人照料。一来就几个月不能回家。有一天,孙涛的妻子给他打电话说,孩子发烧,烧得厉害,希望他能回来。正在大桥工地的孙涛接到电话后,赶紧让妻子抱孩子去医院。

  那个时候,正值大桥建设的关键时期,项目指挥知道此事后,也劝他回去照看一下儿子,孙涛执意留下来。和他住在一起的一名技术人员说,孙涛忙完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儿子的病情。儿子在医院救治几天,因病情严重而夭折了。听到这个消息,孙涛在夜里呜呜直哭。然而,第二天他忍住悲伤,白天依旧工作在工地上。孙涛一直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才返回家中。

  为大家就得舍小家

  今年31岁的A5标段总工王鑫,大学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王鑫没有想到这个专业的选择,让自己足迹从西北走到了东北,参加了阳明滩大桥的建设,又开始参加木兰大桥的建设。去年四月,王鑫进驻大桥工地,到今年一月份,一直没有回过家。因为工地的信号弱,微信信号不好,即便想念妻子和孩子,也得看看是否能打出去电话。最高兴的是信号好的时候,可以和家人视频,亲吻屏幕中的女儿。王鑫把女儿的照片放在手机里,夜里醒来可以随时“看到”孩子。“孩子小无法照顾,父母年龄大了,有个头疼脑热也无法照顾,都扔给妻子一个人了,心有愧疚,可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得有担当,为大家就得舍小家了,以后有机会再补偿对妻子的歉疚吧。”

  A4标段的项目经理王振有家在北京,孩子面临中考。从四月份进场,只有今年元旦回了一趟家,在家只待了两天就返回工地了。看着妻子因为操劳有了白发,孩子忙功课,也不能陪在身边,心里有很多遗憾。“每次离家回工地的时候,心里总是酸酸的,要是妻子有些埋怨心里还好一些,可是她默默承担着一切。”

  木兰大桥项目工程部技术员周云龙,两年前大学毕业后,就到大桥指挥部工作,虽然家在哈尔滨,三四个月回不了一趟家。帅气的小伙子,因为忙工作再加上在野外工作,眼下,还没有女朋友。父母很是着急。周云龙总是安慰父母,等忙过这一段时间,等大桥通车之后,我就找女朋友。

  为夫送衣到工地

  周雨是一名钩机操作手,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尤其晚上工作很辛苦。这几天天气寒冷,周雨的妻子希望丈夫回家暖和几天,等天气转暖再回工地。周雨拒绝了。无奈,周雨的妻子知道丈夫腰不好,就给他做了一条厚厚大棉裤送到工地来了。周雨说:“穿上这条棉裤,真是暖和多了。零下四十摄氏度也不怕了。”

  李凤和谭宏宇是宾县的农民,家离工地不远。农闲之后,两个人就到工地上了。今年40岁的李凤说,这么多年,还没有遇到这么冷的天哪。因为在外边工作,两个人的脸都有不同的冻伤。看到天气冷,家里都催他俩回去。“这点冷算啥,再说人家来自北京、西安、镇江的建设者们都几个月没有回家,我们更不能回去呀,这个时候,正是备料关键期。”李凤和谭宏宇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开始到户外工作,一天得干十多个小时。因为出汗,两个人每天得换三副鞋垫,棉手套磨坏了两三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