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看“多校划片”冲击波下冰城家长的小九九 最担心房价

2016-03-06 14:57:48 信息来源:生活报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生活报3月6日讯 “学区房,难道要白买了?”近期,在冰城“学龄前家长圈”及学区房房主间,关于“多校划片”的猜想和讨论声不断。

  2015年,教育部两提“多校划片”,哈尔滨成为24个试点城市之一;2016年伊始,教育部更是首次将其写入官方文件;2月25日,哈市教育部门召开“2016年工作会议”,正在对此调研。一时间,“脚步”越来越近的“多校划片”,让许多冰城家长焦灼起来。

  “多校划片后,一个小区对应多所小学。也就是说,即使买了学区房,也可能上不了心仪的小学。而且,高价买来的老旧学区房还可能面临无人接盘的窘境。”一位倾心名校的家长说。

  “无论咋划片,学区房都是‘敲门砖’,有房才有机会,没房连机会都没有。”也有家长这样认为。

  对于学区房的未来,没人能说得清,家长只能在心里盘算“小九九”,都试图把风险规避到最低,却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刚需型】

  今年9月孩子入学

  “学区房,白买也得买”

  小九九:入学问题不大,最担心的是房价

  开学季,哈市市民宋春萍终于可以趁着孩子上幼儿园,和朋友好好聚聚了。

  席间,她告诉朋友,前几天刚签了份房屋买卖协议,花41万在铁岭校区买了套使用面积24平方米的学区房。没想到,这一下成了姐妹几个热议的话题。因为在她买房的前几天,刚刚有消息说,针对“多校划片”,哈市教育部门正在调研。

  “这时候出手买学区房,能行吗?”有朋友关切地问。

  “估计以后得降价吧。”还有朋友说。

  但宋春萍有自己的盘算。她女儿9月份就要入学了,她属于不能观望政策的“刚需”。若政策落地比较慢,她多观望一下房价走势,说不定就能“平稳着陆”。

  宋春萍的小算盘是:现在政策正在调研,落地还有一些时限,若是9月以后才有消息,女儿就能顺利进入名校。“目前来看,我觉得风险不大。”另外,按原计划,女儿入学后,她会先把这套房子租出去,等两年后免收营业税再卖出,这样不但房子好卖,而且租金还能抵扣她买房办手续的相关费用。但现在要考虑到“多校划片”,她觉得如果有必要,孩子入学后可能会提前卖房。

  像宋春萍这样“顶风”买房的,眼下还真不少。记者从哈尔滨多家房产中介公司了解到,虽然和往年相比,学区房的看房者少了许多,但是对今年9月孩子就要入学的“刚需”,购买热度依旧不减。

  “没办法,都是为了孩子,就当赌一把吧。”正在中介看房的李先生一脸无奈,他坦言,虽然学区房买的很忐忑,但眼下,“时不我待,白买也得买”。

 【观望型】

  孩子几年后入学“我们比持房者更焦虑”

  小九九:尽量选名校扎堆的地方

  “多校划片”给学区房市场带来了一些微妙变化。黑龙江省好房通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李士佳告诉记者,相比往年,近期两年内的房源多了;部分学区房价虽没变,但议价空间有松动的趋势。

  按理说,这对买学区房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但一直看房的楚志刚却选择了观望,他的孩子还有一年半才上小学。

  楚志刚说,为了让儿子上名校,他绞尽了脑汁。“我设计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将家里的两套房子卖掉一套,买个学区房,等孩子上学后再卖掉。整个周期大约一到两年,虽然折腾,但很值。第二种方案是和朋友合买学区房,先让第一个孩子入学,然后低价‘假买卖’,让第二个孩子入学,之后再真正出售。这样周期大约3年,虽然多承担一些税费,但是能保证孩子上名校,还不必承受太大的资金压力。”

  可是,“多校划片”打乱了楚志刚的计划。“合买学区房的周期太长,受‘多校划片’影响的风险大,肯定不行。自己买,政策咋落地还不知道,如果出手太早,学区房不值钱了,损失的可不是小数目。”

  这几天,只要聚会,楚志刚和朋友们聊的都是“多校划片”这事儿。一个从事房屋中介工作的朋友告诉他,春节后看学区房的客户比往年少了六七成,“主要是那些不急着入学的家庭都在观望”。

  说是观望,可是“楚志刚们”心里没底儿,“最担心的是等不及,刚买完房子,政策落地了。”“那心态比持房者更焦虑。”

  当然,“楚志刚们”也有对策。

  何静最初打算在道里某学区买房。“我综合了师资、学校环境和我工作地、居住地,以及老人居住地等因素。”但是,现在她盘算,观望的同时可以考虑再换一个心仪的学区。“如今我会多考虑一条:若我买房前政策还不落地,就选多个名校扎堆的学区房,这样即使上不了最心仪的学校也有可能上其他好学校。如果是学区房兼商用价值更高的也行,这样也相对保值些。”

  可买方想到的事,卖方也能想到。骄阳地产花园店的于志强经理就坦言,目前这样的学区房,价格大多很坚挺。“卖主们觉得,这样的房子是上了双保险,机会更多。还有人觉得,这样的房子或许以后价格不降反升呢。”

【蜗居型】

  学区房居住者“我们已经别无选择”

  小九九:至少孩子学习生活都方便

  学区房普遍年限老、面积小,使用面积二十多平方米的销售最火,多以入学为主;三四十平方米的,买主则多为了既入学又居住。但面对“多校划片”,这些“蜗居”三四十平方米的家庭,却很“回避话题”。

  2014年,娟子(化名)卖掉了自家使用面积近80平方米的住房,贷款花了100多万元,在南岗阿什河街上买了一处使用面积40多平方米的学区房。当年9月,她的儿子顺利进入名校。虽然和公婆一起生活,把大房换小房子很挤,但娟子一家觉得,首先孩子上了名校,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其次,虽然房子小了点,但孩子上学不遭罪;另外,一般学区房比较保值,出手也容易。但现在,娟子觉得“前途未卜”了。“这是我家的唯一住房,如果要规避政策对房价的影响,无论是先买后卖,还是先卖后买,都需要很长的周期,真折腾不起。更何况孩子才上3年级,从方便他生活学习考虑,一直要住到初中毕业。所以不管政策啥样,我们只能一条道跑到黑了。”

  被学区房“绑架”的还有宝妈马燕。2015年3月,她购买了继红小学的学区房。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她一度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可现在,面对“多校划片”,女儿还有一年半上学,儿子还有三年半入学,她觉得,只能“躲过”一个算一个,“具体政策实施前,只能挺着”。

  虽然忐忑,但马燕这几天又有点儿乐观了。她觉得朋友的分析挺有道理:无论咋划片,学区房都是“敲门砖”,有钱才能有房,有房才有机会,没房连机会都没有。

  哈市一家中介公司的片区经理小刘就属于买不起学区房的那拨人,从业7年,他从小职员干到了管理层,帮客户买了那么多学区房,但他的女儿没能入读名校。“无论政策咋变,我都买不起学区房。就像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文章里说的那样,学区房其实就是中产阶级的‘刚需游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