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哈尔滨90岁霁虹桥重病缠身 该如何“医治”?

2016-04-27 12:47:50 信息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东北网4月13日讯 4月11日,哈尔滨市政府、哈尔滨铁路局发布《关于哈站改造工程涉及霁虹桥文物保护征求公众意见建议的公告》,就霁虹桥文物保护工作征求公众意见。为让市民更加客观、科学地参与霁虹桥文保决策,哈站改造工程相关部门介绍了该《公告》出台的背景。

  霁虹桥现状,不堪重负

 历经了90年的光阴洗礼,加之交通流量加大等因素的影响,现如今的霁虹桥桥身早已不堪重负。

  如今霁虹桥承载能力已不能满足市政交通荷载要求;位居市政交通咽喉要冲,却早已不堪交通重负;无法满足规划建设铁路线的穿行需求……

  外表斑驳、结构锈蚀、安全等级降低,霁虹桥已从一个“婷婷少女”变成了“踟蹰老人”。

  2004年霁虹桥被定为4级危桥、限载12吨;2016年初,被国家权威机构鉴定为技术状况D级,承载能力不能满足市政交通荷载要求。

  那么……

 霁虹桥,你将何去何从?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最大限度地对国家级文物实施保护”,也要“最大限度地满足铁路建设和运营需求”。”这两个“最大限度”摆在哈尔滨人面前,对于霁虹桥的文物保护问题,不得不真正开始面对。

  按照省委、省政府“最大限度”的改造要求,目前摆在大家眼前的可行方案有两个:

  1、原址保护霁虹桥

  哈站改造工程相关部门介绍,原址保护霁虹桥,这一构想是绝大部分人的意愿,看上去也是最理想的结果,这样既可以整体保留霁虹桥现有桥面系、几何尺寸和透视效果,也让这份哈尔滨独有的珍贵记忆留在原地,留在几代哈尔滨人的心里。

  方案一 加固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出具的综合技术鉴定意见是:不建议采用加固的方式解决霁虹桥的桥上、桥下及结构本身的安全问题。原址保护如果硬要通过修缮加固方式解决霁虹桥安全问题肯定是个难题。

  方案二 改造结构

  这样需要对主梁及其以下结构进行改造,把桥墩拆掉,将三跨变为一跨或两跨,以满足桥下高铁通行要求。可是桥墩算不算是文物的重要组成构件,这么改是否违反《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法律规定,需要文物保护专家根据有关规定来核定判断。

  2、对霁虹桥实施迁址保护

  综合考虑霁虹桥使用寿命、安全隐患、交通布局和整体景观,对霁虹桥迁址保护,变车行为步行,减轻“老人”的压力,使其焕发青春。同时,在原址建设新桥可以解决高铁“瓶颈”,缓解区域范围内集散交通和过境交通压力。但是新址的选择和迁址保护能否满足市民对老哈尔滨记忆的珍藏需要?能否通过文保部门的审批?还需要进一步讨论论证。

  作为鉴证哈尔滨百年历史的地标性建筑,大家觉得如何改造它才是相对完美的方案呢?

 霁虹桥,老哈尔滨的情感印记

  霁虹桥,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在发挥重要交通功能的同时,也给老哈尔滨人留下了独特的情感印记。

  霁虹桥,建于1926年,桥长51米、宽27.6米,车行道宽21.4米,两侧人行道宽各3.1米,连接哈市道里、南岗、道外等3个行政区,下穿滨洲、滨绥等5条铁路线,整体呈弓形,外形优美流畅,设计精美,风情浓郁,1997年被列为哈尔滨市第一批一类保护建筑。

 1926年11月28日,随着一声礼炮声响,一座弓形的欧式桥梁正式落成,并定名为“霁虹桥”。直至今日,这座承载了哈尔滨百年历史的桥梁,终于走到了涅槃重生的一天。

 1927年的霁虹桥与“摩电”

 不再是那个洋人马车驶过的霁虹桥……

  上世纪30年代的霁虹桥

 也不再是那个桥墩上装饰着欧式石狮的霁虹桥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