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评论:打赢扶贫攻坚战要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

2016-05-21 13:20:22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发布者:看龙江点击量: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全力打赢我省扶贫攻坚战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对于确保黑龙江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先后实施多项扶贫战略,强力推进扶贫工作,减贫成效显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着很多短板,农村211.64万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扶贫成本越来越高,脱贫难度越来越大,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我省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与紧迫性,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以创新思维重构我省精准扶贫战略

  目前我省精准扶贫战略实施面临诸多思想观念的障碍。如长期以来我们采用的追求规模效应的粗放式扶贫模式,存在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看似是方法上的偏差,实则是思想观念存在误区。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获得实效,必须破除思想束缚,以创新思维重构扶贫开发战略,切实解决好扶贫扶持谁、扶贫谁来扶、怎样扶等方面的问题。

  精准扶贫,“精”在精密部署,统筹安排,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就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对精准扶贫工作做出了全面精密部署。可以说,这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全面统筹规划,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分类施策,在政策层面和制度层面打出的一套扶贫攻坚组合拳,旨在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准”在准确判断,以数据目标定位,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各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2015年农村贫困标准大约是人均纯收入2900元左右。据测算,若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精准扶贫准确判断,以数据目标定位需积极推进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准确识别,逐一建档立卡,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精准扶贫,“扶”在“扶贫必扶智”、“扶贫先扶志”,提升“造血”功能,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教育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决性和关键性作用,精准扶贫的关键在教育。目前教育发展状况严重滞后,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全国扶贫工作会议要求将发展教育脱贫作为重要举措,提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这样,贫困地区才能真正“拔掉穷根”,提高脱贫致富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多年来扶贫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只靠财政扶贫,不仅力量有限,还不能完全达到目的。“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必须要立足帮扶地、帮扶户的具体情况,重视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等手段,使帮扶对象掌握脱贫致富的门路和技术,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有机转变,进而科学规划,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推动精准扶贫更加有效、可持续,实现精准脱贫的历史性任务。

  二、完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

  目前我省扶贫开发体制机制还存在诸多弊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原有的工作思路和制度框架亟待调整完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亟待突破创新,需要围绕精准扶贫的总体目标,建立内源发展和外源拉动双层次协调统一的扶贫脱贫机制。

  完善干部选任和考核、问责机制,加强对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责任担当,党员干部要积极主动作为,层层签订责任状、立下军令状,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和贫困村第一书记,动员全省力量参与扶贫事业,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针对贫困地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状况,要以有力措施改善基层治理,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

  完善精准扶贫内源发展机制,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首先要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发扶贫、市场运作”的多元扶贫开发机制,培育多元化的扶贫开发主体,实现各种扶贫资源优化组合,提高扶贫开发效益,构建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其次要完善扶贫资金投入和运营机制,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起以扶贫资金投入为导向,以农户自己投入为主体,以信贷、外资和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扶贫投入机制。第三要完善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实施精准扶贫,扶贫资金的支持重点从传统的区域发展向贫困人口的个人需求转变。建立能够满足贫困农户差异化个人需求的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实现扶贫资金从“漫灌”向“滴灌”的根本转变。

  三、以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调的是精细化治理贫困,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要做到扶贫思路精准,扶贫措施更具针对性、更有操作性、更富实效性。精细化治理贫困,首先,贫困对象认定要精准,扶贫脱贫信息管理要精准,扶贫措施指向要精准。其次,扶贫主体确定要精准,各级政府是扶贫的主导力量,同时要有效动员和广泛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第三,脱贫措施选择要精准,弄准“怎么扶”。包括发展生产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脱贫等。要从群众最迫切、最急需的需求入手,统筹规划,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实施,确保成效。

  强化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是扶贫的对象,更是脱贫的主体,必须强化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扶贫重在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要做好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多用身边脱贫致富典型教育身边人,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通过扶持创业就业脱贫,采取产业带、能人帮、政策扶、培训保,围绕商贸、家政服务、运输建筑创业就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引导劳务输出扶贫,整合农民工培训项目资金,与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打捆,加强对贫困农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发挥外出务工能人和中介引带作用,鼓励贫困农民工外出务工创收,增加农民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因地制宜选择有针对性的扶贫方式。在扶贫开发方式上,要坚定地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是贫困地区的共性。扶贫开发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选择调整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根据我省贫困地区实际,需要调整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扶持发展多种经营脱贫。结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调整农业结构,适合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重点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和特色种植养殖专业户,打造一批杂粮杂豆、优质水稻、畜禽养殖、食用菌栽培、棚室经济、生态旅游、传统手工艺、农村淘宝等高收益特色致富项目,带动贫困户整体脱贫,使贫困对象脱贫有支撑、致富可持续。各地在脱贫攻坚中,要注重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的作用。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比如,土地沙化的地区发展花生、绿豆、牧草等作物;偏远林区可以发展食用菌、蓝莓等林下经济;有水面的地区可以搞水产养殖。针对我省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的特点,扶持发展红色游、边境游、民俗游等旅游产业,开发地域特色突出的土特产品、民族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带动贫困户参与旅游经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扶贫,进一步运用推广“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有效形式。2015年我省在3个县开展资产收益型光伏产业扶贫试点,在2个县开展电商扶贫,取得初步成效,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扶贫的力度。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围绕扶贫攻坚目标,我省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沿着正确轨道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省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如期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