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母亲是大山 爱唱歌的70岁“老石油”最忆是妈妈

2017-12-27 11:19:02 信息来源:大庆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12月27日讯 创业社区一居委会“童心欢乐团”里,有一位74岁的老人,名叫马克鲁。每周一三五,他都教小区里的老年人唱歌。

“这些老人,最大的82岁,最小的70岁,老年人忘性大,一会儿就忘了,马克鲁从来不嫌烦!”一居委会主任李玉梅说。

听说马克鲁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12月22日,记者在李玉梅的带领下,来到马克鲁的家。

母亲是大山

马克鲁说,他从小就爱唱歌。出生于省城哈尔滨的他,在读小学一年级时,就参加了学校里的合唱团,还无师自通,学会了识谱。

马克鲁说,他小时候,家在哈尔滨道里区。那时,省城人口不多,狼、狐狸经常出没,湖里还有很多野鸭子,每到春天,他就到大草甸子捡野鸭蛋。

马克鲁兄妹六人,父亲做会计工作,工资微薄。一个人养活一大家子人,度日为艰。

马克鲁的母亲,十分勤劳,她对马克鲁的一生影响很大。“小时候,每到冬天天还没亮,母亲就带着我和弟弟,到石灰窑捡煤核。”马克鲁说。

马克鲁初中毕业时,全家已随父亲搬到双鸭山。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里没吃的,常常食不果腹。

马克鲁就和母亲商量,到山上开垦荒地。那三年,他和母亲,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山上和河边开垦了一大片地,种黄豆、玉米,还养猪、养鸡鸭鹅。当年就打下了不少粮食,全家人终于能吃饱饭了。

每天,和母亲一起上山种地,娘俩的感情越来越深。见患有肺气肿的母亲,时常咳嗽,马克鲁十分心疼,总是抢着干重活。母亲虽然身体羸弱,但是她的精神,却像大山一样坚定。

母亲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是“宁可身受累,不可脸发烧”。在母亲身上,马克鲁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俭朴等优良品质,这些优良品质,伴随了他一生,并影响了他的后代。

一直惦记家

1964年,大庆油田到双鸭山招学徒工,马克鲁报了名。

临行前的那天晚上,马克鲁临睡时,见母亲坐在床头看他,第二天睁眼,见母亲还坐在那儿看他。

每每回忆起那一幕,马克鲁就会掉眼泪。临走时,他到家里的粮仓里看看,见粮仓满满的,心里踏实了一些。没想到这一走,就是3年。

3年后他回家探亲,看到当年打的黄豆,炸的豆油还没吃完,粮仓里的玉米还有。只是,母亲鬓边的白发更多了。

三个哥哥相继当兵走后,母亲想起哥哥们,也经常独自落泪。“母亲这一辈子,没享啥福,有点好吃的,都给了父亲和我们,穿的也始终十分朴素。”马克鲁说。

那次探亲回家,马克鲁给母亲买了一双鞋,一件花布衣裳。

他亲手给母亲穿上时,母亲开始不好意思,摩挲着衣角,后来竟掉下泪:“我儿有出息了,我儿有出息了!”

马克鲁结婚后,带着媳妇回家,母亲高兴得直转磨磨。

唱歌给妈听

小时候生活虽艰苦,但马克鲁十分乐观,他特别爱唱歌。母亲背着妹妹,带着他和哥哥们,到松花江边洗衣服,哥哥们打打闹闹,他就坐在母亲旁边,给母亲唱歌。

如今,母亲已过世多年,马克鲁对母亲的思念,就像那静静流淌的江水,深远悠长。

马克鲁唱歌好听,搬到创业城后,他除了教大家唱歌,还经常有演出,忙着学歌、排练,生活过得很充实。

“住这么好的房子里,小区里的环境也这么美,如同生活在仙境一般,和我小时候比,那就是天上地下,苦了一辈子的母亲,要是活着就好了!”马克鲁眼泛泪花地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