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大山 爱唱歌的70岁“老石油”最忆是妈妈
2017-12-27 11:19:02 信息来源:大庆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12月27日讯 创业社区一居委会“童心欢乐团”里,有一位74岁的老人,名叫马克鲁。每周一三五,他都教小区里的老年人唱歌。
“这些老人,最大的82岁,最小的70岁,老年人忘性大,一会儿就忘了,马克鲁从来不嫌烦!”一居委会主任李玉梅说。
听说马克鲁身上,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12月22日,记者在李玉梅的带领下,来到马克鲁的家。
母亲是大山
马克鲁说,他从小就爱唱歌。出生于省城哈尔滨的他,在读小学一年级时,就参加了学校里的合唱团,还无师自通,学会了识谱。
马克鲁说,他小时候,家在哈尔滨道里区。那时,省城人口不多,狼、狐狸经常出没,湖里还有很多野鸭子,每到春天,他就到大草甸子捡野鸭蛋。
马克鲁兄妹六人,父亲做会计工作,工资微薄。一个人养活一大家子人,度日为艰。
马克鲁的母亲,十分勤劳,她对马克鲁的一生影响很大。“小时候,每到冬天天还没亮,母亲就带着我和弟弟,到石灰窑捡煤核。”马克鲁说。
马克鲁初中毕业时,全家已随父亲搬到双鸭山。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里没吃的,常常食不果腹。
马克鲁就和母亲商量,到山上开垦荒地。那三年,他和母亲,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山上和河边开垦了一大片地,种黄豆、玉米,还养猪、养鸡鸭鹅。当年就打下了不少粮食,全家人终于能吃饱饭了。
每天,和母亲一起上山种地,娘俩的感情越来越深。见患有肺气肿的母亲,时常咳嗽,马克鲁十分心疼,总是抢着干重活。母亲虽然身体羸弱,但是她的精神,却像大山一样坚定。
母亲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是“宁可身受累,不可脸发烧”。在母亲身上,马克鲁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俭朴等优良品质,这些优良品质,伴随了他一生,并影响了他的后代。
一直惦记家
1964年,大庆油田到双鸭山招学徒工,马克鲁报了名。
临行前的那天晚上,马克鲁临睡时,见母亲坐在床头看他,第二天睁眼,见母亲还坐在那儿看他。
每每回忆起那一幕,马克鲁就会掉眼泪。临走时,他到家里的粮仓里看看,见粮仓满满的,心里踏实了一些。没想到这一走,就是3年。
3年后他回家探亲,看到当年打的黄豆,炸的豆油还没吃完,粮仓里的玉米还有。只是,母亲鬓边的白发更多了。
三个哥哥相继当兵走后,母亲想起哥哥们,也经常独自落泪。“母亲这一辈子,没享啥福,有点好吃的,都给了父亲和我们,穿的也始终十分朴素。”马克鲁说。
那次探亲回家,马克鲁给母亲买了一双鞋,一件花布衣裳。
他亲手给母亲穿上时,母亲开始不好意思,摩挲着衣角,后来竟掉下泪:“我儿有出息了,我儿有出息了!”
马克鲁结婚后,带着媳妇回家,母亲高兴得直转磨磨。
唱歌给妈听
小时候生活虽艰苦,但马克鲁十分乐观,他特别爱唱歌。母亲背着妹妹,带着他和哥哥们,到松花江边洗衣服,哥哥们打打闹闹,他就坐在母亲旁边,给母亲唱歌。
如今,母亲已过世多年,马克鲁对母亲的思念,就像那静静流淌的江水,深远悠长。
马克鲁唱歌好听,搬到创业城后,他除了教大家唱歌,还经常有演出,忙着学歌、排练,生活过得很充实。
“住这么好的房子里,小区里的环境也这么美,如同生活在仙境一般,和我小时候比,那就是天上地下,苦了一辈子的母亲,要是活着就好了!”马克鲁眼泛泪花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