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哈尔滨阔步迈向新征程 聚焦经济建设勇担振兴使命

2017-12-28 11:22:06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黑龙江日报12月28日讯 随着哈尔滨冰雪旅游季的大幕开启,这座充满童话意境和浪漫风情的最北省会城市再次荣登冬季旅游最热门目的地榜首。搅热这个冬季的,不仅是纷至沓来的国内外游人,更有新鲜出炉的一组热气腾腾的数字: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8%。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9%;全市开复工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359个,完成投资501.2亿元;全市落地转化科技成果379项,新创办科技型企业1146户,新增各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

进入新时代,步入新时期。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委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持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冲破思想羁绊,勇担振兴使命,在建设现代化新龙江新征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解放思想迫在眉睫 问题导向提振干部精气神

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如何重新审视哈尔滨,聚焦发展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体量不大、速度不快、结构不优、质量不高,深层次原因在于思想解放不够、体制机制不活、发展环境不优、干部作风不实。” 市委全会上,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代表市委全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对哈尔滨问题的剖析可谓直击要害。

哈尔滨市提出,解放思想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开关,是落实好全会各项任务的前提。“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只要有利于加快全面振兴发展,只要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只要有利于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就要大胆试、大胆闯,就要坚决破、坚决改,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力量,在解放思想中奋发图强。”这是哈尔滨市委解放思想的号角,铿锵有力催人奋进。正在深圳罗湖区挂职的哈尔滨市平房区委书记、哈尔滨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兴阁说:“深圳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特别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深圳干部最大的特点,就是想到做到,说到干到。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下一步,按照市委要求,要着力向固化利益和保守思想开刀,努力形成各种要素充分涌流的体制机制。要解放一切要素资源包括思想观念,为实现哈南经济社会全面振兴服务。”

振兴发展关键在人。对下步全面推进全市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哈尔滨市提出“强化对改革推进的工作考核,用组织手段解决改和不改一个样的问题。”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志军说:“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容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给干事者撑腰,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充分释放。”

聚焦发展短板 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放在首位

面对即将到来的2018年,哈尔滨市擘画了重点推进的九方面重点工作,其中第一方面就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哈尔滨市提出突出第二产业这个重点,补齐第二产业总量小、集群度低的短板,补强第二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层次低、竞争力不强的弱项,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以实施千亿级产业振兴工程为抓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说:“今年上半年,哈尔滨市新建成的91个项目,新增税收8.4亿元,可见产业项目的支撑作用。突出产业项目建设这一关键,着力培育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拉动作用强、财税贡献大的产业项目,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就会形成强大的发展后劲,实现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发展动力的变革。”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引擎。今年以来,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不断创新,科技风险基金规模增加到3.6亿元,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实施意见出台,为哈尔滨培育了发展新动能。“创新驱动是引领哈市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加速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引领转型,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汇聚、科技实力强的优势,就是要让新技术给企业带来了‘爆发式增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发展质量。”与会委员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满怀憧憬与信心。

哈尔滨市道里区委书记冯延平建议:“要围绕科技实力雄厚的大学大所每年可转化的科技成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池,对符合哈市现代产业新体系构建要求的项目逐一梳理跟踪;同时建立承接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企业池,供寻求转化的科技成果找到最恰当的承接方,最合适的产业化路径,有效化解成果转化不畅的问题。”

深化人才强市 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11月20日,《哈尔滨市关于进一步吸引培养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将人才政策的范围由之前的院士、博士扩展至硕士生、本科生,同时在落户、扶持创业等方面实现多项突破。这项被称为史上力度最大人才政策,体现出哈尔滨举全市之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决心。哈尔滨市提出:“牢固树立人才强市工作导向,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用好高精尖缺人才,留住本土人才,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今年,哈尔滨市先后出台了《哈尔滨英才集聚计划》和《关于进一步吸引培养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政策均优于同级城市。刘志军说:“留住和使用好人才,一方面要做到‘我为人才’有举措,形成覆盖本地、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人才服务体系,积极完善人才流动的各项配套措施。另一方面,要做到‘人才为我’有渠道,盘活和用好现有人才资源。”

政策聚人,事业留人。从去年开始,哈尔滨市总工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哈尔滨大工匠”评选活动。两年来,选树出28名“哈尔滨大工匠”,其中,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20名,占总人数的71.4%;工程技术人员和其它专业人员8名,占总人数的28.6%。哈尔滨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黄玉生说:“职工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哈尔滨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各级工会组织承担着培养知识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重要任务,‘大工匠’就是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劳动者代表。在评选中,在注重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综合素质基础上,突出知识型和创新型,得到了企业、社会和职工队伍本身的认可,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对稳定青年职工队伍意义深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