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粮食现货交易破解稻强米弱

2017-12-31 09:39:11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刚从建三江回来,徐刚又要动身去庆安县走访水稻加工企业。这个冬季,他异常忙碌,下乡看企业走访种植户,进城跑银行找政府,几乎每天都在奔走中。但徐刚干劲儿十足,因为他觉得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大事,尤其是去北京在农业部经济研究中心汇报工作之后,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和信心。

徐刚是今冬开始正式运营的黑龙江稻米商品交易中心董事长。“虽然刚起步,但中心运营状态非常好,目前已在哈尔滨、绥化、牡丹江等地市整合年储10万吨以上的粮食仓储企业56家,吸纳省内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交易商会员436家,获得银行授信近百亿元;自10月份成功对接第一单,目前已实现新粮买卖交易90万吨。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找到了一条实体产业和金融支持互利共赢的融合发展新路。”徐刚说。

黑龙江稻米商品交易中心由省农委组织发起,联合绥化市政府及省内优质水稻主产区市县政府共同出资组建,旨在培育产地粮食交易中心,化解企业缺少收粮资金和农民集中卖粮的矛盾,促进大米产业崛起。徐刚说的新路,正是黑龙江稻米商品交易中心的与众不同之处——将黑龙江优质大米纳入到交易中心进行集中交易,开创了按水稻品种进行交易的国内先河;只提供农民售粮的交易服务,不进行买空卖空的交易;采取全额货款交易,即买方先付款、卖方先交割、交易后统一结算,保证交易资金安全;利用平台和国家政策性银行合作开展以商品质押为手段、以第三方监管为保障措施的融资模式,以此来满足稻米加工企业收购水稻原料的资金需求。尤其是后两条,有效规避了金融支持的资金风险,激发了金融机构参与的积极性,破解了始终制约我省稻米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的资金瓶颈问题。

这些独到之处,高明在哪?在跟随徐刚去绥化市北林区采访了通过交易中心平台已收购两万吨新粮的黑龙江省麟源米业有限公司之后,记者找到了答案——

走进麟源米业的加工车间,虽然静悄悄的没有火热加工场面,但扑鼻的米香沁人心脾,成品库中各种包装规格的新大米整装待发;一个五万吨的粮食仓储库内,一个个金灿灿的稻谷堆散发着稻香;烘干塔前,一辆载重34吨的运粮车正通过立体传送带卸粮。总经理李恩惠兴奋地说:“有了稻米交易中心这个平台,我们企业啥困难都没有了,今冬就要大干一场,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力争品牌闯出东北三省叫响全中国。”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李恩惠介绍说,麟源米业已成立15年,虽然具备10万吨的加工能力,但年年都不能完全达产,去年只加工了4万吨。为啥?缺钱!买不起原料。由于自有资金有限,贷款又借不上力,每到秋季收粮时,东挪西借,也只能凑上三、五千万元,而要满足生产至少需要价值两亿元的原粮。所以只能有多少钱存多少料,用完了再拍国储轮换的陈粮加工,由于原料质量不稳定,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不稳定,影响企业形象和客户感受。

稻米交易中心的到来巧妙化解了麟源米业的资金难题。通过稻米交易中心平台,麟源米业用2000万元的自有资金实现贷款8000万元,2000万元放大成一个亿的收粮款,“非常舒爽,全是现金,咔咔点钱,农民高兴,我们也痛快。过去收粮缺钱,如今是挑着收,收好粮,像绥粳18这样好的品种,最高给到了每公斤3.8元。如今周边的企业非常羡慕我们家,都想跟稻米交易中心合作呢,我们也打算再筹集2000万元资金,再备上一个亿的原料。”

用20%的启动资金实现100%的收购,企业高兴,卖粮农民既卖上了高价又拿到了现金,也展开了笑颜。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种稻大户臧秀成就是其中之一。他家有70多公顷稻田,种的都是绥粳18。去年大部分卖给了粮库,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拿出一少部分粮赊给了麟源米业,虽然卖粮款晚给了3个月,但每公斤3.5元的价格让他也很知足。今年企业能给现金了,臧秀成把家里的水稻都卖到了这里。由于质量好、含钙高,臧秀成的水稻卖到了每吨3800元的高价。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对这个价,那是相当的满意啦,一吨多挣800元呐!一公顷地能打8吨多粮,70多公顷地,能多挣好几十万呢。”

2000万元自有资金,办了一个亿的事,稻米交易中心平台何以有如此大的神力?在麟源米业的原粮仓储库大门上,记者看到一个牌子——黑龙江省寒地黑土物流监管公司仓储库。奥妙就在这里。

稻米交易中心董事长徐刚告诉记者,简单说就是通过粮权的确立和交易实现的。作为交易中心,我们同时跟三方合作——银行、担保企业和物流监管企业;合作的核心是商品质押贷款,押的就是所收粮食的粮权。比如麟源米业这一单,就是企业先用自有的2000万元资金收粮,在平台的担保下,用这些粮做抵押,贷款2000万元再去收粮,收回来的粮再抵押,如此最多可抵押贷8000万元,加上自有资金,企业的2000万元就“变成了一个亿”。但跟以往不一样的是,收粮并不是企业的自主行为,而是全程在平台和第三方监管企业工作人员的参与监督下进行;收进来的粮食放入我们指定的物流监管公司仓储库,有工作人员24小时看管这些粮食。除了派出现场监管员,还有后台监管,库内的监控摄像与交易中心平台、银行、担保公司都是联网的,确保粮食安全,也保障了银行资金的安全。

作为国家重要的优质粳稻生产基地,我省水稻种植面积和商品量都高居全国第一,但由于大多数稻米加工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弱,直接导致我省稻米交易不畅、稻米加工企业开工不足,守着全国独有的好原料却做不成大产业,“稻强米弱”的困局制约着龙江人。与此同时,水稻收储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又将使稻农面临水稻收购价格逐年下降甚至退出临储收购的挑战,增收的出路在哪?正因如此,当农业部经济研究中心的专家调研了解了黑龙江稻米商品交易中心的项目背景和运营模式后,给出了“是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创举、对国家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具有示范作用”的评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