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哈市第一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与建城时间大致相同这里记录着“冰城百年”

2018-02-11 11:04:18 信息来源:生活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2月11日讯 生活在哈尔滨的人们和来过哈尔滨的外地人,都熟悉和知道博物馆地区。它是哈尔滨人的生活重点之一,它是外地人了解和游览这座城市的必看之地。

1994年,哈市被国家列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地区是哈市的第一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博物馆地区早期的范围大致是,北起哈尔滨火车站,南至南岗区马家沟河,东起建设街,西至海关街。它的形成与哈尔滨建城时间大致相同,已有112年的历史。

1898年,沙俄开始将铁路铺进这座城市。随着俄国人的蜂拥而入,第二年,也就是1899年,“没有教堂就没有精神家园”的俄国人在火车站上方,哈尔滨的制高点博物馆地区,大直街与车站街(现红军街)交口,建设了一座尼古拉教堂。

省社科院学者李述笑介绍,尼古拉教堂所在地是哈尔滨的市中心,周围有大的商行、洋行与行政机构。

这个早期的核心区,哈尔滨市规划专家对它有一个极其形象而又极具评判价值的比喻:“博物馆地区是哈尔滨的制高点,出了火车站,沿着上坡走,就到了博物馆地区,这里就如同一个人家的‘客厅’,是接人待物的场所。”

那么,这个客厅都有哪些值得称道的物什呢?都经历了哪些变化呢?

——1899年,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奠基,1900年建成。1966年在文革中被拆除,修建纪念塔。1971年纪念塔拆除,原址建成大花坛。上世纪90年代初,改建成红博地下广场至今。

——1906年,莫斯科商场始建(现黑龙江省博物馆),1922年,改称为“东省文物研究所”,1953年,改为松江省科学博物馆,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后,定名为黑龙江省博物馆至今。

——1919年,意大利人“吉别洛索科”的私人别墅(现黑龙江省电力公司食堂)建设,1920年,意大利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该别墅成了意大利领事馆。上世纪70年代后由省电力公司使用。

——1921年,犹太人梅耶洛维奇私人住宅(现哈尔滨少年宫)建设,曾是秋林公司的职工俱乐部。

——1936年,新哈尔滨旅馆(现哈尔滨国际饭店)建设,当年为哈尔滨最高建筑,1949年,改为哈尔滨国际旅行社,是哈尔滨唯一一家能够接待外宾的宾馆,1978年黑龙江省旅游局成立后,更名为“哈尔滨国际饭店”至今。

从这些年代久远又充满故事的历史建筑看,博物馆地区是哈尔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座城市的最重要基点。

摘自2012年2月24日生活报B05版稿件《一场终于“透亮”的马拉松式博弈电力大厦“死挺”14年后被拆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