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压舱有石 定盘有星——齐齐哈尔市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综述

2018-03-14 14:00:34 信息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3月14日讯 日前,国家统计局齐齐哈尔调查队一项预公布的数据统计结果让人们内心欢腾,甚至是让鹤城人民在新一年的征程中底气更足。

那就是:2017年,在面对严重春旱、秋季多雨等不利天气影响下,我市粮食总产量仍达到220亿斤,同比实现1.8个百分点的增长。齐齐哈尔这个中国北端的粮食生产重镇,再一次昂首挺立,尤其是在积极响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守住了自己的骄傲,并为全国粮食安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常言道,船有压舱石,秤有定盘星。对于我市而言,近两年农业频受自然灾害影响,然而在“看天吃饭”铁律一般的事实面前,缘何又能力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这一切都与我们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和不断挺进的发展步伐密不可分。

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强化

众所周知,机械化的应用掀开了农业发展的崭新一页,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必然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加强农机化建设上,我市可以说始终走在前列,据统计,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在2017年已达到95.05%,在原有高位上又比上年提升了0.02个百分点。别小看这小小的进步,它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现在,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对各类农机越发“依赖”,从种到收,再包含植保和农艺,往往首先想到的便是什么机械合适,这即是机械化对产量影响的佐证。对于这点,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达呼店镇创业农民赵彦民深有体会。他研制的多功能玉米覆膜机,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增产利器,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每年几百台轻轻松松售出。梅区达乡洋葱产业专业合作社去年也是求新求变,首次在洋葱生产全过程中应用机械化设备,大家增收后也都是尽展欢颜。

农机应用是一方面,而水利基础设施对于粮食稳产同样至关重要。由于2016年我市遭遇严峻旱情,故在当年秋季便投入资金3.77亿元用于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当年完成土石砼方452.6万立方米,修复水毁工程24处,新修防渗渠道48公里,清淤沟渠92.7公里,打灌溉机井838眼,新修泵站2处,新增灌溉面积13.26万亩。在2017年春旱期间,全市继续投入资金,新打抗旱水源井2797眼,检修机电井11375眼,新购抗旱设备2050套,维修抗旱设备11699台套,维修泵站42处,维修拦河坝5处,这些都为当时的抗旱提供了水源保障,也为2017全年的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有序推进

时间已迈过2017年,如今再提“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一词,貌似有些老生常谈,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蓬勃发展,鹤城农业的勃勃生机才会始终持续。

2017年,全市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858个,比去年增加149个;入社农户73.61万户,比去年增加2100户,入社耕地面积2571.5万亩,比去年增加8.1万亩,分别占全市农户总数和集体耕地面积的83.8%和80.7%。同时,包含水稻催芽中心、农机维修中心、粮食仓储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畜牧平台、培训平台、物流平台、农经信息平台等多元化、多形式、多种投资主体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在保证粮食生产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而在农村土地确权上,目前,我市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1258个村外业实测,涉及农户91.7万户,实测面积3346万亩;审核公示确认完成1249个村;1132个村完成数据库建设;54个乡镇完成数据库建设,更让农民们托了底、安了心,也让规模经营这个确保粮食产量的至关要素不会成为发展的牵绊。

农业科技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粮食产量再添佳绩之时,我们也不应忘记科技支撑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017年春播之初,水稻种植大镇泰来县克利镇的水稻育秧有机基质板便吸引过记者的眼球,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让以往稻农育秧取土难题得到解决,还更加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秧苗根系发达、无杂草,抗病害能力增强,在春旱之时便展现出了明显优势,为全年丰收打下了好底子。

2017年,我市在提高农业科技保障水平上所做颇多,除新技术的应用外,还扩大高产栽培模式应用面积,推广重点农业新技术10大类,面积7000万亩次以上,并加强县乡村三级农业园区1374个,面积14.7万亩,加快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在全市的8个县(市)、84个乡镇、348个村、977个经营主体中科学落实耕地轮作试点面积66.9万亩,实施“米改豆”、“米改薯”、“米改杂”和改种其他作物试点。全年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385期,培训人数41.5万人次,技术咨询6.4万次。完成省下达的高蛋白大豆优质高效栽培等推广项目11大项,累计实施面积4156.8万亩次,新增总产74663.5万公斤;落实市级重点推广、示范、试验项目各10大项,累计面积8133.4万亩次,超出计划的1133.4万亩,并积极推进农业“三减”,谋划鹤城农业生产长远发展之计。

广袤的平原和肥沃的黑土地,是上天恩赐的瑰宝,也是鹤城发展农业的基石。2017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在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稳定粮食总产量,让全市农业的账面数据光鲜耀眼,让全市农民的腰包富足充盈。在新一年的征程中,魅力无限的鹤城还将继续秉承粮食安全思维,稳定粮食产量、提高粮食产能,让我们农业大市的招牌更亮,名头更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