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集中攻坚解决10类作风问题 重点破解“没有关系办不成事”
2018-04-10 16:16:28 信息来源:生活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4月9日讯 9日,《2018年哈市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即日起,哈市将集中攻坚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营商环境、自身建设不足三方面10类作风问题,改善营商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
A破解三类群众反映强烈问题
1.漠视群众、见怪不怪问题
重点查处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漠不关心群众;不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不倾听群众意见,不理会群众呼声;对群众的困难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对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听之任之,对群众的诉求敷衍应付,该解决的不解决;对长期积累的矛盾推、躲、拖,不愿触碰,致使矛盾叠加激化。
2.折腾群众、衙门习气问题。
重点破解态度不端,居高临下,把为民服务看作群众求他办事;对待群众咨询和办事不积极、不主动,该说明的不说清楚,该办理的不办理;不找人不办事,没有关系办不成事;人为设置“玻璃门”“弹簧门”,变“管卡压”为“推绕拖”;办事信息不公开,群众办事不方便,咨询热线、自助查询终端、政务网站等作用发挥不够,有的形同虚设;群众维权困难,时常被来回“踢皮球”;垄断企业行政化,服务方式不便民。
3.伤害群众、滥用职权问题。
查处粗暴执法、随意执法,伤害群众感情;亲疏有别、执法不公,差异化对待群众;利用政策解释权巧立名目、伺机揩油;吃拿卡要、谋取私利,侵害群众权益;内外勾联,参与不法经营,为不法经营充当保护伞;有案不立、有诉不理、拖案不查、查案不结、久执不果。
B破解影响营商环境三类问题
1.失责失信、不依法行政问题
重点破解不讲诚信,招商引资随意许愿,责任不履行、承诺不兑现,新官不理旧账;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随意性强;不守规不守法,企业投诉处理不及时,对行政复议、仲裁和法院判决结果选择执行、消极执行、拒不执行,致使企业和投资者正当权益受到损害,严重影响公信力。
2.政策梗阻、弄权勒卡问题
重点是: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至上,执行国家和省、市利企政策暗箱操作,打折扣、搞变通,优惠政策停在纸上、扶持资金闲在账上;以稽查、执法名义变相报复、勒索企业,变相参与经营活动与民争利;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利用行政审批、证照办理寻租,暗示推荐中介服务,勾结“黑中介”非法谋利;搞设计、施工、监理、材料“四指定”,插手工程项目。
3.流程不优、信息壁垒问题
简政放权不到位,明放暗不放,放责不放权,放权事项一放了之;假备案真审批,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审批服务流程不优,跨部门审批环节多时间长,并联审批不畅;“红顶中介”监管缺失,隐性审批程序繁琐;办事流程不公开、办事指南不易懂,窗口大厅多头受理、搞“前店后厂”;“四少”便民服务、“四零”承诺服务不兑现,一次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不落实;部门不联动、系统不联通、数据不开放,该公开的不公开,能共享的不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滞后,网上办事不便,“多次跑”“往返跑”情况较多。
邀市民说问题
参与监督针对这三方面10类作风问题,哈市要求邀请群众参与,面向社会公开问题,开门查摆、开门纳谏、开门整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定期主动公开承诺问题整改情况,请群众参与监督,直至兑现承诺。此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或作风问题频发的系统,直接派工作组驻点督导,制定措施、推动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