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我省通河县70后木匠王松浦:痴迷鲁班锁百种花样锁解精彩人生

2018-04-15 20:01:54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王松浦展示自己的作品

制作鲁班锁

六柱锁

三柱锁

好汉锁

菠萝锁

球形锁
 

 

□生活报记者王萌

鲁班锁对于现代人来说比较陌生,但是放在一百年前的中国,几乎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它。通俗讲,这种木件是古代的益智玩具,不仅有开发智力的功能,还是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集大成者。

如今在我国,能熟练掌握鲁班锁制作技术的传统工匠凤毛麟角,而且主要集中在山东等有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地方。让人觉得意外的是,我省通河县也有这样一位能工巧匠,他能够制作一百二三十种鲁班锁,并且免费招收徒弟。他还建了一个鲁班锁微信群,通过微信向他求教的,很多是外省学建筑的大学生。

3月28日,记者采访了鲁班锁制作人王松浦。

东北民居里的“传奇工匠”

王松浦家住通河县富林镇长兴村的一处普通东北民居里,他是目前已知的,省内唯一掌握鲁班锁和榫卯技术的木匠,在国内掌握这门传统技术的人也比较少见。今年47岁的他,一脸质朴,一副近视眼镜给他增添了些许文人气质。

进入屋内,首先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木器加工车间,显眼的位置是一个车床,地上有许多刷子把的半成品堆放在一起,再往里走,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小屋,才是他的工作间。

王松浦说:“我的主营业务实际上是这个小加工作坊,业余时间搞鲁班锁的制作和研究,如果我从事其他行业,可能会有更多的收入,但那就没有时间研究鲁班锁的手艺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小作坊,才有更多时间搞我喜欢的研究,这是典型的主业补贴副业。”

工作间里一面墙挂的都是制作工具,包括刨斧凿锯等近百种,光凿子就有几十种,普通木工用不上这么多工具,很多是专用工具。

窗户下面采光最好的地方放着一张长条工作台,上面是各种已制作好的鲁班锁和半成品。据他介绍,木匠行里自古就有粗木工和细木工之说,鲁班锁制作和榫卯的制作都属于细木工的范围,都含有对传统结构的把握和器形的设计,通河县新建的仿古塔形建筑喜鹤阁,上面的一百多扇仿古格子门,都是他亲手制作的。

研究传统工艺二十余年

王松浦不善言辞,一双大手上面都是老趼,可是拿起木块之后却相当灵活,用斧凿制作鲁班锁的木件,只几下,木件的加工就完成了。再用尺子一量,分毫不差。

据王师傅介绍,做榫卯结构木件和鲁班锁,对加工的精度要求高,基本上得“严丝合缝”。由于东北木材收缩性大,时间长了如果榫卯结构不严密,会出现缝隙,这就要求木工师傅利用经验弥补。

王师傅的手特别粗大,手上伤痕累累。他笑着告诉记者:“这些疤痕都是制作木件的时候砸伤的。”他从小学艺,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我就是喜欢木匠制作,小时候手上被打出泡,破了之后钻心地疼,而且还经常扎刺,后来时间长了就磨出来了,不但手上长了老趼,由于常年用力,手指也弯了,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谁让咱喜欢这种手艺呢。”

在他的工作间里放着桦木和色木,都是较硬的木材,“这是在东北能够找到的最为适合制作鲁班锁的原料,特点是材质较硬,可塑性好。”

一个复杂的鲁班锁,制作出来最长的要一周时间,相当于一件榫卯结构的木家具。

传统玩具易拆难装考验智慧

在王松浦的工作台上,放着一些已经做好的“鲁班锁”,小的巴掌大,大的有足球大小。记者看到,有的鲁班锁还能变形,放平是古代人用的木枕,折起来是个小板凳,被称为鲁班枕。

据介绍,鲁班锁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古建斗拱结构,斗、拱、升、翘、昂等,并与榫卯结合,通过这些简单的结构原理,又千变万化出不同的形式。根据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原理,最简单的鲁班锁由三块木块组成,理论上采用更多的木块形式就更复杂,形式上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

鲁班锁以最常见的六根和九根的最为著名。其中,六根的鲁班锁按照地区、设计理念的不同,在构造上也不同。按照榫形,把六根鲁班锁分为两大类。当然,六根鲁班锁的榫形并不局限于这两类。九根鲁班锁,挑选其中的若干根,可以完成“六合榫”、“七星结”、“八达扣”等种类。王松浦向记者展示了六柱锁、球形锁和菠萝锁等,其中的菠萝锁用了三十三块木块,是迄今为止他做的最为复杂的一款鲁班锁,“如果想做还可以再往上累加。”

据王师傅介绍,鲁班锁在古代就是一种木质的儿童玩具,起源于古代中国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这种三维的拼插玩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即榫卯结构)啮合十分巧妙。原创为木质结构,外观看是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

“这种玩具一般都是易拆难装,我自己做的东西时间长了都拼不回去。拼装时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其内部结构,是一种很好的益智玩具。”王松浦说。

手艺来自于鲁班的故乡

王松浦的祖籍山东滕州,据说是鲁班的故乡,他的手艺就来源于这里。

据介绍,王松浦的外公是正宗的滕州木匠,复员后被安排到了哈尔滨,后来在通河安了家。“我出生时,外公已经退休,平时的业余爱好就是在家做木匠活,外公做活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逐渐就喜欢上了。”王松浦说,外公给他做的第一个鲁班锁是个六柱锁,印象非常深刻。

初中开始,王松浦开始跟着外公学习木匠手艺,老人把制作鲁班锁的绝活都传授给了他。

“那时候,我家恰好就住在通河木器厂的家属区,这里有许多退休老木匠,不少也是山东人,他们看我比较虚心好学,把自己的手艺也传给了我,鲁班枕就是一个山东老师傅传下来的。”王松浦说,但这些老师傅去世后,他们的后代没有继承这门手艺的,有些绝活可能就消失了,很可惜。

初中毕业后,由于从小就喜欢画画,他被安排到当地的商店做橱窗设计,“利用出差的机会,我到全国各地参观了许多古建筑,研究榫卯结构,对我帮助很大。”王松浦说。

免费收徒只为把手艺留在家乡

“鲁班锁在现代实际上仍然有价值,它本身是木质,无毒无害,作为玩具适合给孩子玩,论益智,比积木复杂,安全性又超越塑料玩具,只不过会做的人少,手工艺比较复杂,知名度低,大多数人不知道。”王松浦说。

王松浦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个手艺发扬光大,为此,他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用来宣传鲁班锁手艺,参加群的基本上都是外地的爱好者,许多还是学建筑的大学生。

王松浦说,鲁班锁钻研起来其乐无穷,里面有许多门道,不仅仅是玩具那么简单,比如鲁班枕,古代还能作为凳子和枕头,还有一种鲁班盒,也叫玄机盒,是古代人的保险箱,如果不掌握其中的门道,很难将其打开。

为了能把这个绝活传承下去,王松浦半个月前刚收了个徒弟。“我收徒还是传统方式,不收学费,吃住免费,只要人好就行。”王松浦说,下一步他还要再收几个徒弟,要把这门手艺留在黑龙江,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