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一颗报国心 毕生航天情--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教授黄文虎

2018-04-16 22:29:12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黄文虎院士工作照。图片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提供

开栏的话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嫦娥探月;从“试验一号”卫星遨游太空到“紫丁香一号”微纳卫星飞天圆梦,在助力航天梦的路上,龙江科技工作者的脚步从未停歇。为纪念第三个“中国航天日”的到来,《黑龙江日报》开设专栏总结改革开放40周年黑龙江航天重大成就,以展示新时代龙江航天人精神风貌,呈现发展航天事业助推龙江振兴的精彩实践,凝聚以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发展。专栏将深入采访我省航天领域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设计院所、航天产业产品等,为读者全方位展示中国航天发展过程中的龙江力量。

他,在抗战的烽火中立下了科技报国的志向;在枯燥的实验中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科研的突破;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饱学之士。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黄文虎。

孜孜不倦的求学者立志苦学知识科技报国

黄文虎今年已经92岁了,他仍然可以戴着老花眼镜坐在椅子上静静地听新博士生们研究项目课题,“学习不能因为年龄大了就停下来,我还想带领着我的学生们一起进步呢。”

黄文虎就是这样一位孜孜不倦的求学者,他立志苦学知识科技报国,并一直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学习、吸收。

黄文虎在读浙江金华中学附小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只好逃难回家。随后,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整整颠沛流离了8年才上完初中和高中课程,也为以后的报国梦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他认识到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科技落后,于是他毅然选择了科技救国、育人强国这条路,从此便矢志不渝地走了下去。

黄文虎在浙江大学临毕业时,杭州解放,黄文虎应召参军,在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参加杭州电信局的接管工作,工作接束后,本可以安安稳稳过一生。但他为了实现科技报国之志,告别江南水乡杭州,来到遥远的北国哈尔滨,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研究生,再留校任教。至此以后,把半个多世纪的美好时光挥洒在了哈工大校园,也渐渐实现了自己科技报国的梦想。

故障诊断技术的开拓者为中国卫星事业奉献终身

提起黄文虎,很多航天领域的专家都会称他是故障诊断技术的开拓者,因为黄文虎有关“故障诊断”的研究,有助于我国载人航天和卫星技术的发展。

卫星的安全极为重要。凡预计可能出现故障之处,在设计中都已做了精心处理。人们说,“凡想到的故障都不会出现,出现的故障都是没有想到的。”预先未想到的故障出现了如何处理?这是一项难题。黄文虎应设计部门的要求,曾探索这一难题,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设想的方案是:诊断系统包括故障检测、诊断、隔离和恢复4个过程。卫星或飞船上天后,地面有一个同步运行的模拟系统,当轨道上的卫星或飞船发回的信号出现异常时,地面指挥部通过地面故障诊断系统的诊断,在地面按4个过程,找出故障源和排除故障的方案,并向轨道上的卫星或飞船发送指令,启动装置自动排除故障。然而这一方案的具体实施还需突破大量具体的技术难题。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家电力紧张,发电厂装机容量不足,机器出故障还需停机检修。工厂受限制被迫“停三开四”,严重影响生产。民用电“拉闸”频繁,影响人民生活。针对该情况,黄文虎在申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时,毫不犹豫地申报了“发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项目,并在国内最早提出“模糊诊断技术”等新概念新方法,把人工智能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故障诊断。

黄文虎告诉记者,当时做试验不是一帆风顺的。电厂往往嫌麻烦,不积极合作;经费少买不起高档元器件,低档的电子芯片质量不高,说是为设备诊断故障,可连自己的故障诊断设备本身也有故障,需先解决自身的故障诊断问题……然而,正是那种艰辛环境打磨出的故障诊断技术,才更加成熟而适用。

多年来,黄文虎参加完成多项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防973项目,在卫星动力学与控制、捆绑火箭结构动力学分析、汽轮机叶片的振动设计及汽轮发电机组的故障诊断方面,完成多项高技术攻关课题,为我国的卫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创新教育的实践者为国家培养70名博士

黄文虎在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同时,还注重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他说:“党中央致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非常重要。学校教育应该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黄文虎担任过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校第一任研究生院院长,参与筹建了“飞行器结构强度”“空间飞行器设计”两个专业,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博士生的培养重在培养其独立科研能力,但这种能力不能靠书本或说教来获得。”谈到博士生的培养,黄文虎总是侃侃而谈。他说,对工科博士生的培养,一定的理论研究项目是必须的,但在实践中,博士生会遇到完成工程任务与论文理论研究创新之间的矛盾。他提倡论文与课题任务两面兼顾,既安排时间要求学生尽可能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又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术观点和见解,进行创造性的科研实践。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哈工大工作的五十余年里,黄文虎先后培养博士生70人,正是这种创新的教育理念,让这些博士先后在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中干出了名堂,成为国内航天、航空等领域的技术骨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