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农企为农户代劳订单链起产加销

2018-04-22 21:20:0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记者张桂英)原本打算把地承包出去不再种了,但自从加入了合作社、并有大企业做后盾,69岁的郭丙军老汉决定自己再种几年地。

郭丙军是肇州县民吉村村民,家有50多亩旱田,一般种玉米和粘玉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感觉种地越来越吃力,单是卖粮这件力气活就让他挺为难,要自己套车拉到街里去卖,他干不动。去年冬天下他决心不种了,去“老街基”找了个打更的活儿。“没想到,‘老街基’公司的张总听说我的情况后,动员我加入合作社,说种子、肥料都给送到家,只要按照合作社的技术流程去管理,打下的粮食合作社全部回收,自己不用操心,也不用出大力,我合计着试试,要是好就再种几年。”老郭说。

郭丙军说的“老街基”,是成立于2008年的大庆老街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主营绿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及销售,打造了以糯玉米为主的鲜食玉米循环经济产业链。公司下属四个专业合作社和两个子公司,建立种植基地4处,养殖基地2处,入社成员850多人。

郭丙军等入社农民以前种地费心费力的事,都被公司负责合作社业务的生产部经理王成和他的4名团队成员代劳了。自打去年销售成果统计出来,他们就进入了紧张的“备耕”中。王成告诉记者说,首先要根据去年的销售情况和今年公司的发展目标,调整种植计划,哪个产品卖得好,对应是什么作物什么品种,怎么种,都要拿出方案;把这个方案跟合作社对接,进一步明确了种植计划,接下来要落实地块落实人,把种植计划落下去,这个过程特别繁琐也特别麻烦,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甚至还要流转土地扩大面积。这只是其中一个“大活儿”,物资准备和下摆是另一个“大活儿”。这还没完事,整地、打茬子、施肥起垄、备土育苗、移栽播种,每个关键农时,他们都要跟在现场,随时掌握进度和作物质量,处理各种突发问题。

从过了年到记者采访时,王成和他的团队成员一直处在加班模式中,“天天早上四点多钟上地,晚上六七点钟才收工。现在粘玉米的苗已经有两寸高了,再有10多天就能移栽进地了。”王成说。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雪松也同样劳心劳力。这几天,公司的南方营销团队又推荐了几个新媒体营销方案,大量新信息的涌入要她辨别思考与决策。但张雪松乐此不疲。她说:“企业要发展,生产和销售都得紧紧抓在手上。”

“老街基”的成功,在张雪松看来,订单链接、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起到了很大作用。张雪松说:“我们一方面依靠基地建设打造品牌。通过合作社、实行订单管理,既实现了规模生产,又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的标准和质量。另一方面,依托品牌闯市场。聘请专业的营销团队,培养自己的营销队伍;即便再难,也不做贴牌。这些年公司在品牌推广上付出很多,每年的花销都在150万元以上。这样的坚守和付出,也让我们收获了大量销售订单,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与回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