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为农户代劳订单链起产加销
2018-04-22 21:20:0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记者张桂英)原本打算把地承包出去不再种了,但自从加入了合作社、并有大企业做后盾,69岁的郭丙军老汉决定自己再种几年地。
郭丙军是肇州县民吉村村民,家有50多亩旱田,一般种玉米和粘玉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感觉种地越来越吃力,单是卖粮这件力气活就让他挺为难,要自己套车拉到街里去卖,他干不动。去年冬天下他决心不种了,去“老街基”找了个打更的活儿。“没想到,‘老街基’公司的张总听说我的情况后,动员我加入合作社,说种子、肥料都给送到家,只要按照合作社的技术流程去管理,打下的粮食合作社全部回收,自己不用操心,也不用出大力,我合计着试试,要是好就再种几年。”老郭说。
郭丙军说的“老街基”,是成立于2008年的大庆老街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主营绿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及销售,打造了以糯玉米为主的鲜食玉米循环经济产业链。公司下属四个专业合作社和两个子公司,建立种植基地4处,养殖基地2处,入社成员850多人。
郭丙军等入社农民以前种地费心费力的事,都被公司负责合作社业务的生产部经理王成和他的4名团队成员代劳了。自打去年销售成果统计出来,他们就进入了紧张的“备耕”中。王成告诉记者说,首先要根据去年的销售情况和今年公司的发展目标,调整种植计划,哪个产品卖得好,对应是什么作物什么品种,怎么种,都要拿出方案;把这个方案跟合作社对接,进一步明确了种植计划,接下来要落实地块落实人,把种植计划落下去,这个过程特别繁琐也特别麻烦,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甚至还要流转土地扩大面积。这只是其中一个“大活儿”,物资准备和下摆是另一个“大活儿”。这还没完事,整地、打茬子、施肥起垄、备土育苗、移栽播种,每个关键农时,他们都要跟在现场,随时掌握进度和作物质量,处理各种突发问题。
从过了年到记者采访时,王成和他的团队成员一直处在加班模式中,“天天早上四点多钟上地,晚上六七点钟才收工。现在粘玉米的苗已经有两寸高了,再有10多天就能移栽进地了。”王成说。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雪松也同样劳心劳力。这几天,公司的南方营销团队又推荐了几个新媒体营销方案,大量新信息的涌入要她辨别思考与决策。但张雪松乐此不疲。她说:“企业要发展,生产和销售都得紧紧抓在手上。”
“老街基”的成功,在张雪松看来,订单链接、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起到了很大作用。张雪松说:“我们一方面依靠基地建设打造品牌。通过合作社、实行订单管理,既实现了规模生产,又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的标准和质量。另一方面,依托品牌闯市场。聘请专业的营销团队,培养自己的营销队伍;即便再难,也不做贴牌。这些年公司在品牌推广上付出很多,每年的花销都在150万元以上。这样的坚守和付出,也让我们收获了大量销售订单,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