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调结构优发展打好春耕第一仗

2018-04-27 09:36:33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艾森网4月27日讯“春为岁首,农为行先。”入春以来,双鸭山市强化组织领导,抢前抓早备春耕,资金、物资有序下摆,力争打赢今年农业生产的第一场战役。“要把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摆在突出位置。”市委书记宋宏伟强调,一要围绕农民增收调结构,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围绕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调结构,党员干部要带领农民树立新观念、掌握新信息、学习新技术;三要围绕市场需求调结构,市场需求什么,就引导农民种什么,以订单引领种植结构调整;四要围绕农业龙头企业调结构,以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养殖,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五要围绕优良品种推广调结构,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研究培育种植新品种,实现提质增效;六要围绕解决瓶颈制约问题调结构,努力解决资金、技术、物流等各种瓶颈问题,引导广大农民从单纯重视产量到重视综合效益转变,不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宝清县朝阳乡千亩有机富硒小麦拉开春播序幕。

市场里“谋”出路

早春四月,沉睡了一冬的黑土地再一次苏醒,宝清县七星泡镇田间地头、果蔬大棚里到处都能见到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处处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

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水稻智能催芽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走进红峰村香瓜种植基地,一排排白色大棚映入眼帘,一株株翠绿的香瓜长势喜人。大棚内,几名妇女正在忙着给垄覆膜,为香瓜苗移栽做准备。“这些年大棚香瓜效益不错,主要是紧跟市场的脚步,选用好的品种,用着有机肥,现在品质不好站不住市场,必须要提高品质。”老瓜农章平说,近年来,他带动村里的其他几户种香瓜的村民成立了专业香瓜种植合作社。去年,合作社的香瓜因为成熟早、品质好,口感甜,产品供不应求。

集贤县福利镇胜利村东一块玉米实验田内,机耕人员正在进行施肥作业,该地块今年预计种植50余个玉米品种。

胜利村的中草药种植也是七星泡镇的特色产业之一。“我们村山地多,适合种植中草药,现在市场中草药需求量大,国家还有种植药材的优惠政策。”养羊大户胡兰生看好了中草药市场,他今年开始试种2垧白芍。按照目前白芍的市场收购价格,刨去2万元的种植成本,每垧地每年最少可以多收入5000元。年初,在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胜利村领导带领着村民走出去、看市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不再让传统玉米、大豆种植成为唯一的选择,目前胜利村已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白芍、赤芍、黄芪等中草药。

在兰凤村高蛋白大豆示范基地,旋耕机在黑土地里撒着欢旋地起垄,准备着春耕。今年海山通利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流转的450亩种植高蛋白大豆。相比玉米种植,蛋白含量高、品质较好的大豆价格相对较高。现在基地已与河南省安阳双强腐竹厂签订销售合同,销售有了保障。同时基地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实行大垄四行种植形式,合理密植增产增收,促进农民增收。

集贤县烤烟园区有育苗大棚40栋,可满足2万亩烤烟母床育苗和9000亩子床育苗的需要。春耕期间,每天有180余人在这里作业。

 这边七星泡镇打破传统种植特点,多想点子,勤探路子。那边,宝清县朝阳乡朝阳村红星屯千亩有机富硒小麦园区的播种,为全乡春播生产开了好头。

朝阳乡今年农业种植结构继续呈现调优态势,预计将播种订单“双高”大豆2万亩、糯玉米0.8万亩、订单富硒水稻1万亩、订单小麦0.5万亩、红小豆等杂粮0.3万亩、水田休耕种植油菜2100亩。全乡农业发展呈现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新气象。

还有集贤县永胜农机合作社,今年在推进优质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将种植鲜食玉米1200亩,现已完成鲜食玉米相应农资储备工作。4月15日,合作社开工建设了总投资1000万元的鲜食玉米冷藏加工车间,其中包括冷藏车间2000平方米、速冻车间500平方米、加工生产车间2000平方米,

“提升优势重在调优,必须强化市场意识和市场导向,否则就调不了、调不动。”今年,双鸭山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准确把握市场规律,种植结构调出一派新景象,广大农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阔。

全市今年农作物种植面积预计621万亩。其中,水稻125.8万亩,比上年减少6.8万亩;玉米255.8万亩,比上年增加30万亩;大豆196万亩,比上年减少32万亩;杂豆7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蔬菜12.7万亩,比上年增加0.3万亩;油料0.5万亩,比上年增加0.3万亩;饲草饲料0.6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

目前全市春棚室蔬菜和食用菌生产正在有序开展。截至4月初,全市越冬生产的蔬菜棚室达到159个,品种有油豆角、黄瓜、青椒、西红柿、草莓、韭菜、婆婆丁、花卉等几十个品种。全市食用菌基地已生产及购进菌包597万袋,进棚195万袋,品种主要为黑木耳、花菇、香菇。全市计划建设“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50个,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

大粮仓“绿”起来

双鸭山市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欧盟认证的有机食品基地,原粮品质优、产量大。

“需要依托科技支撑,壮大绿色农业这个优势。”双鸭山农委负责人表示,前年开始,这个市努力打通科研单位、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的合作,让科技含量更高、更精细化的生产方式落到田间地头和企业生产线上。

集贤县积极和东北农业大学沟通,建立东北农业大学博士流动站,引进优质高效大豆品种东农252,建立实验基地,共种植1万亩,通过订单销售、农企对接为农户节约生产成本150万元,直接增加经济收益167万元。

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3月上旬组织村民12人到省农科院联系农业专家,并与农科院专家签订技术和信息支持协议。

强化科技支撑必须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饶河县万亩高效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内,一栋栋排列整齐的水稻育秧大棚映入眼帘。大棚内一派繁忙的春播景象,摆盘、撒籽、压籽、盖土、覆膜,一道道生产程序有条不紊。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示范园区绿色水稻种植面积8000亩,20户农民都加入了饶河县富饶水稻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管理下,示范园区内的水稻生产实行统一购种,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带动农民们实现增产增收。合作社从4月14日水稻种子催芽后,就开始指导农户育苗,目前,园区内66栋大棚已完成55栋大棚的水稻育苗。

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则形成了集科研、示范、就业、培训、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确保农业生产高效安全。

绿色农业需要狠抓农业“三减”工作落实。双鸭山制定下发了《全市农业“三减”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农业“三减”行动专家指导组,制定了具体技术方案,加强了农业“三减”技术宣传培训,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采取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更新喷药器等多种措施,大力推进农业“三减”耕作模式,减少不合理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投入。2018年全市计划农业“三减”示范基地面积73万亩,目前已全部落实到具体地块。

科技支撑离不开农业科技培训。去冬今春以来,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市农委加大了对基层农村干部和农民多层次、全方位科技培训力度。先后开展了信息员培训、农资种子经营业户培训、重点农业技术培训、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培训、农业互联网+知识、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民创业创新等多项培训工作。截至目前,通过举办农业科技之冬活动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班等形式,全市共培训农民9.5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90期,发放科技书籍、资料1.9万份。

信息时代也让备春耕生产“科技味儿”更浓了。在备春耕的忙碌时节里,友谊县成富乡的农民们一改往年奔走在农资市场的习惯,坐在家中,足不出户,借助电脑或手机就可以买种子、选化肥。鼠标一点,农资就被送到家中。

不但农资准备依赖网络,农业信息技术的网络传播更加方便了农民。很多农民通过手机、网络平台等方式随时了解农产品销路、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等。从过去的“种下再看”变成了现在“看准再种”,如今,“信息备耕”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打探市场行情的“望远镜”和致富增收的“导航仪”。

贫困户“稳”脱贫

4月23日,在宝清县万金山乡金山村富硒辣椒种植基地大棚内,合作社成员正在紧张作业,将处理过的辣椒种子均匀撒到苗床上,覆盖一层0.5~1厘米厚的细土。待种子发芽后,幼苗将被移栽在大地中。

这个总投资350万元的1500亩富硒辣椒种植基地,是2017年县委、县政府扶持的新建项目,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经营组织模式,鼓励村民入股分红,带动周边贫困户,并针对精准贫困户专项制定了金融扶贫、用工扶贫、技术扶贫、股金分红等4种帮扶措施。预计将带动全乡10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这是双鸭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精准扶贫的一个生动缩影。市委书记宋宏伟指出:“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将助推产业发展与扶贫有机结合,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真抓、细抓、实抓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业结构调整,谋划好产业扶贫道路。”

大力培育带动龙头,“订单种植”的脱贫路越走越宽。4月18日,在夹信子镇党委、政府的牵头下,团结村村主任与宝清县丰收人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扶贫种植项目粮食订单》稻花香7号专项种植收购合同,涉及种植面积630亩,按国家储备价格粳稻三等收购价格基础上加0.4元。合同明确了完成水稻成品加工后,在本订单收购价格的基础上,针对13户贫困户142.35亩种植面积,再增加0.7元补助。

为破解贫困村产业发展难题,夹信子镇依托现有优质水稻资源,致力于打造挠力河区域绿色富硒品牌,大力推广“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订单基地”的带动模式和利益联接机制,既解决了贫困村、贫困户的卖粮难问题,又增加了收益。

因地制宜选准致富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集贤县永安乡青春村56岁的贫困户于国瑞,本人患有糖尿病,妻子患有心脏病、胆囊摘除,老两口与外孙女共同生活。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加入永安乡彩叶苗木合作社,利用房前屋后空余土地发展树木种植,现已种植各类苗木210棵,已分得的土地租金和栽树人工2470元,苗木销售后还可获得利益分红;此外还带地入社加入永安乡菌肥大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预计年底可脱贫。

干部们“沉”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全市各农资市场和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繁忙的备春耕景象。助力春耕,市扶贫工作队责无旁贷。全市55支定点驻村扶贫工作队抢抓备耕关键时期,全面落实帮扶责任,加大对贫困户、特困户春耕生产的扶持力度。

集贤县福利镇青山村地处偏远,市交通运输局驻青山村扶贫工作队于2017年年底帮助村里建成了电商综合服务站,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借此,村民栽种的山木耳、山野菜等农特产品成功地走出了山村。今年3月底,青山村还成立了青平郡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养殖,进一步激发村民增收致富的信心。

集贤县集贤镇山河村村民在市教育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豆制品加工厂。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天生产豆制品1000斤,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将得到解决。

市农委党员干部们也正通过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工作本领、提高办事效率,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树立新作风、展示新形象、实现新作为。

“我们之前通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推动了市里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市农委负责人表示,但对照更高要求,对照省委、市委提出的问题,全委上下在解放思想、工作细化、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差距。“我们要以春耕生产为战场,冲在前、做在前、想在前、抓在前,深入各县区对春耕生产工作进行督导,全面了解和掌握春耕期间各项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解决,确保春耕春播期间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截至目前,春耕期种植业资金总需求为21亿元,已筹20亿元,其中自筹10亿元、农贷10亿元。全市种子总需求为2.2万吨,已下摆2.1万吨,占总需求的94%;农膜总需求为1350吨,已下摆1340吨,占总需求的99%;化肥总需求14万吨,已下摆11万吨,占总需求的76%;农药总需求1170吨,已下摆862吨,占总需求的74%;柴油总需求3万吨,已下摆2.8万吨,占总需求的88%。

全市水稻应催芽5525吨,已催芽4980吨。全市水稻应育苗面积为883万平方米,已育苗为820万平方米,占应育苗93%。应泡田面积为122.5万亩,已泡田1万亩,占应泡田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