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95后”创业大学生:“3D打印”炫彩青春

2018-05-05 19:33:4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哈尔滨5月4日电题:“95后”创业大学生:“3D打印”炫彩青春

  新华社记者杨思琪

  身穿牛仔衣,头顶棒球帽,“95后”孟思源大学没毕业就已经创办两家3D打印公司,获得3项国家专利,卖出了近400台自主制作的3D打印机。

  23岁的孟思源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年级学生,就读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刚读大一时,喜欢动手的孟思源就迷上了科创。从创意组合模型,到多功能测距仪、室内运载机器人,他很快在学校创新大军中脱颖而出。

  2015年,孟思源参加的创新项目需要设计零件,但是特种加工周期长、成本高,而且零部件使用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调整,困难重重。一时间,同样的问题让他和很多同学不得不把项目搁置。

  一个偶然的机会,孟思源发现,3D打印可以像魔术师一样变出各种花样。然而,高端3D打印设备价格昂贵,普通3D打印机的精度又满足不了制作要求。孟思源“一不做二不休”,和几个同学一拍即合,决定自己做一台3D打印机。

  那时,每天一下课,他们就钻进地下实验室,一起分析技术原理,自掏腰包购买型材、配件、元器件。因为看不到阳光,实验室里24小时都是灯火通明,让他们常常忘了时间,还被其他同学称为“地穴生物”。

  这些来自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经管等不同专业的同学泡在一起,既“知识共享”,又“头脑风暴”。8个月后,他们完成了第一台3D打印机。这台打印机投入使用后效果极佳,不但精度满足了项目要求,还吸引不少做科创的同学纷纷上门打印零件。

  在一次科技展览上,一家校外企业向孟思源提出能否购买机器。这给他和团队提了醒,开始着手成立一家研发、销售3D打印设备的公司。

  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学校很多前辈质疑他们“就是拼了个玩具自己玩”。一次,孟思源在和一位老师交流时,通过打印对比发现,他们自行制作的3D打印机和实验室新采购来的效果差别并不大。这场“较量”成了转折点,让不少老师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开始鼓励并支持他们的创造。

  2015年11月,在学校的帮助下,孟思源和3名同学成立了哈尔滨万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3D打印机的制造和销售。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他们不断研发,更新了5代产品,累计销售近400台3D打印机,遍布黑龙江、浙江、西藏等7个省份的20多个城市。由他主导研发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3D打印平台,能够实现设备资源共享、推动技术普及,曾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黑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孟思源说,创新和创业是不断探险的过程,要结合专业特长深入挖掘、用心思考,一旦发觉创新点后,就要像猎豹一样,抓住时机、立刻行动。

  如今,孟思源已经获得两位投资人的支持,筹建了第二家公司,主打3D打印服务。今年9月,他将继续攻读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平常,他会在学校内免费开展技能培训,包括控制编程、机械结构设计、三维软件建模等,为的是吸引更多学弟学妹参与其中,“至少让他们的大学有值得回忆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追剧、上网和打游戏。”孟思源说。

  越是打拼,越会精彩。经历过大学生创业的三个难关:创新、创业和发展,孟思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要用才智和双手“打印”出炫彩青春。(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