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网上自我诊断小病变大病 提醒:有病尽早去医院

2018-05-08 11:24:31 信息来源:大庆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东北网5月8日讯 “以前,我身体不舒服了,就上网查询自己诊断,买点药吃就好了,这次鼻子里面长个疙瘩,网上说可能是上火引起的,我就去药店买了点药,没想到病没治好,还大发了。”5月2日,家住让胡路区的毕阿姨鼻子疼得实在受不了了,到市第四医院一检查,是鼻前庭囊肿。

医生表示,上网自己“看病”,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建议使用。

小炎症引发手术治疗

毕阿姨说,她自从学会上网后,就喜欢在网上查询病情,有些病情通过搜索买药,还挺好使的,没想到这次大意了。

毕阿姨表示,因为没及时看医生,口腔也大面积溃烂,后来脸也肿了,只好去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是鼻前庭囊肿,需要做手术。

由于炎症的原因,有高血压病史的毕阿姨,血压高压上升到193毫米汞柱,低压达到90毫米汞柱,把毕阿姨的家人吓够呛,最终在医生的治疗下,毕阿姨的病情逐渐好转。

“以后真不能自己上网看病了,这也是一次教训。”毕阿姨说。

毕阿姨的主治医生表示,每个人体质不同,相同的病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症状,只根据上网查询的结果简单地下结论,一般的小病还行,严重的病就很冒险。应该尽早去医院。

老人乱用药现象突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老年人除了相信网络治疗方法外,还喜欢私自停药,用自己买的保健品。

市第四医院心内科副主任王国涛说,每天接诊的老年患者中,有30%的老年人,都是因乱服药而出现的不良反应。

王国涛医生说,他曾接诊过一位老年患者,除了医生给开的药外,老人自己还购买了很多药物,有治糖尿病的,有降血压、血脂的,有稳定心律的,有软化血管的,还有各类保健品。

这些药物服用了没多久,老人就感到头昏脑涨,走路不稳的现象,医生检查后发现,病患是药物的联合作用引起的。

“看着这些老年人自作主张,私自改药、换药,我们也很无奈,并不是药吃多了病就会好。”王国涛医生说。

多人有“自我诊断”经历

采访中,很多人表示自己曾有过上网“看病”经历。家住让胡路阳光佳苑的孙女士认为,自己上网看病方便快捷,而上医院挂号、排队,很耽误时间。

“上网自己看完病后,最起码对什么病、应该怎么用药都有了一些了解,医生做的诊断也容易理解。”孙女士说,自己上网查询后心里有底,如果医生开了很贵的药,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购买相同疗效而价格实惠的药。

家住让胡路丽水华城的孙女士说,生病还得去医院,以前自己生病了,上网一查,感觉自己和得绝症的人状态很相似,结果去医院一查,根本没啥事,把自己吓够呛不说,还影响了心情。

医生指导用药是关键

据王国涛医生介绍,有不少患心脑血管病的老人,降血脂、降血压药一直在吃,可效果不太明显,经询问发现,他们服药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想起来就吃,感觉不适才吃,稍微好转就停药,使治疗断断续续,造成病情反复,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王国涛医生提醒老年人,虽然老年人有多种慢性病,但同时用药,不宜超过5种。治病要分清轻重缓急,为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突发急症时,应当确定优先治疗的原则。

例如患有感冒发烧或急性胃肠炎时,应优先治疗这些急症,暂停使用降血脂或软化血管、骨关节炎等药物。

他建议,老年人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这是保证安全用药的关键。

对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状态,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时间,以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分享到: